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五山汉诗中的禅意

发布时间:2018-01-14 03:14

  本文关键词:五山汉诗中的禅意 出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五山汉诗 禅学思想 诗禅相融


【摘要】: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美学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山文学作为日本汉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环,其发展与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五山禅僧所作的汉诗体现了禅学思想向文学的渗透融合,诗歌作品中时常可以窥视到禅学的影子,充满着禅意禅趣。本文以五山时期禅僧代表人物的汉诗作品为例,赏析五山禅僧们是如何通过汉诗这种文学形式来诠释禅宗奥义之微妙精深,以及"禅"的空寂而又韵味深远之意境的。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Zen from China to Japan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iterature, art and aesthetics in Japanese culture. The Wushan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Chinese lit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Ze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Zen. The Han poems written by the monks of the five Mountains Zen reflect the integration of Zen thoughts into literature, and the shadow of Zen can be seen in poetry works from time to time. Full of Zen meaning Zen fun.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poetry works of Zen monks in the Wushan period as an example to appreciate how the Zen Buddhist monks interpret the subtle and profound meaning of Zen through the literary form of Chinese poetry. And the empty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Zen.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分类号】:I313.072
【正文快照】: 引言 五山文学,是指从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在镰仓五寺、京都五寺等官寺的禅僧之间盛行的汉文学风潮,其发展与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禅宗最初在奈良时代(710-784)由中国传入日本,到了镰仓时代(1192-1333),留宋僧人荣西(1141-1215)将临济宗传入日本,禅宗开始在登上政治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耀汉;;项耀汉诗选[J];中国高新区;2008年05期

2 夏志义;汉诗俄译浅谈[J];中国俄语教学;1983年02期

3 赵东;;海外汉诗 欧洲诗歌小辑[J];诗歌月刊;2012年10期

4 赵东;;海外汉诗——香港诗歌协会专辑[J];诗歌月刊;2012年12期

5 赵东;;海外汉诗[J];诗歌月刊;2012年07期

6 刘爱华;秦洪武;;汉诗“象”与“意”的诗性关联及其英译处理[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7 李海松;潘登;;从主题与主题倾向视角看古汉诗“啼”之英译[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张磊磊;;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学理论;2011年35期

9 于欣;;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的对话功能[J];当代韩国;2012年01期

10 杨贵章;;古汉诗“啼”之英译阐释视角——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的统摄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严明;;从经典选本看东亚各国汉诗的特色[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2 张保红;;比较与翻译——以罗伯特·彭斯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三首汉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士觉;;越南古汉诗选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朱易安;;论日本汉学家赖山阳的《日本乐府》——兼论比较汉诗学中的乐府传统[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5 ;周笃文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黄蕾;“五条腿走路”安联高管详解在华投资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刘波;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当代汉诗的内核[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王晓平;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陈先发;本土文化基因与当代汉诗[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沙野;城市生活对汉诗内容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6 马忠;汉诗写作必须遵循美的规律[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尚斌;当前汉诗的民族品性建构:杨键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清涛;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于欣;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王国彪;车天辂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权美花;高峰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慧;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宗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余霞;阐释学视角下的汉诗英译[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婷婷;琉球汉诗史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董博;汉诗训读和翻译规律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辛小燕;观海林桧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6 宋丽娜;菅茶山汉诗中的中国文化影响和日本风土特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乃冉;金克己汉诗的主题意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吴悠;元代蒙古族汉诗作家考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丽玉;林植汉诗主题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10 黄s,

本文编号:1421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21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