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塞小说《悉达多》中身体与灵魂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 身心问题 苦行僧 性欲 圆满 统一 出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黑塞的短篇小说《悉达多》创作于1919至1922年,并于1922年首次出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欧洲国家一度陷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中。黑塞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对东西方宗教中道,自我和圆满的神秘体验,尝试为当时世界和生活中的多种冲突寻找解决的方案。这篇论文将会依据身心问题中的二元论和一元论在哲学层面上探究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中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身体的表现方式以及主人公的精神生活。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主人公先后经历了苦行僧、商人和船夫这三种身份,每个阶段也分别代表着身体与灵魂之间的不同关系。分析表明:在第一个阶段,根据沙门的理念主人公的身体和身体本能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主人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对灵魂的训练中。在第二个阶段,主人公对身体的掌控和对性欲的压制得到了解放,但是主人公却在此过程中渐渐失去了他的精神生活,失去了思考、冥想、打坐的能力。这两个阶段中,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的,且处于动态发展中。在第三个阶段,主人公的身体与灵魂得以和谐共存,而不再是其中一方必须受到压制的关系。由此产生了自然需求与精神生活的和谐完整,身体与灵魂达到了统一。
[Abstract]:Hesse's short story, Siddhartha, was written between 1919 and 1922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922, when European countries fell into politics as a result of World War I. In the mids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urmoil, Hesse, in this novel, through the protagonist's mysterious experience of the middle way, self and fulfillment of Eastern and Western religion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soul of the protagonis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at the philosophical level based on the dualism and monism of body and mind.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body and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for himself, the protagonist has experienced three identities successively: ascetic monk, businessman and boatman. Each stage also represents a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sou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first stage, the body and body instincts of the protagonist are suppressed accor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Shaman. The hero devotes all his energy to the training of the soul.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hero's control of the body and the suppression of sexual desire are liberated, but the hero gradually loses his spiritual life in the process. Lost the ability to think, meditate, meditate. In these two st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soul is opposite and dynamic. In the third stage, the body and soul coexist harmoniously. Instead of being one of them, one of them has to be suppressed. As a result, there is harmony between natural needs and spiritual life, and unity between body and soul.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2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华英;;2007年第八届兹尔斯—黑塞年会[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2期
2 李士勋;;令国人深省的黑塞现象[J];全国新书目;2009年03期
3 福尔克尔·米歇尔斯;孙龙生;;作家黑塞的绘画[J];文化译丛;1981年04期
4 黎奇;赫尔曼·黑塞[J];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02期
5 方晓明;追踪生活之母——读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6 赫尔曼·黑塞;袁洪敏;林克;;黑塞诗选[J];青年作家;2013年04期
7 余杰;;朝圣者的容颜——读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J];清明;2004年01期
8 曹霞;试析黑塞小说中的道家思想[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曹霞;论黑塞小说创作中的道家思想[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詹春花,张弘;黑塞在解放前中国译介情况的补遗[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世琦;;赫尔曼·黑塞书信的思想和艺术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玲;诗画一体的黑塞[N];光明日报;2013年
2 李世琦;感慨良多说黑塞[N];文艺报;2007年
3 本报书评人 云也退;那寻找光明的黑塞的眼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祝凤鸣;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廖心可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黑塞与李白的精神碰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谢莹莹;赫尔曼·黑塞:谱写心灵的朝圣者之歌[N];文艺报;2013年
7 晴川;“荒原狼”追踪[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8 本报记者 康慨;九十三岁法国老革命出书抨击时弊[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河西;黑塞的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梦海;赫尔曼·黑塞作品中的中国音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光武;黑塞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黑塞小说中的现代救赎主题[D];江南大学;2016年
2 马嘉悦;论黑塞小说《悉达多》中身体与灵魂的关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倪晓雨;黑塞中年危机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丁睿姝;回归精神家园的桥梁:黑塞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典故[D];暨南大学;2007年
5 赵莉娟;黑塞小说中的多重“冲突”及其弥合[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马超俊;从道家哲学方面试析黑塞作品中的中国元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陈琳娜;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D];江南大学;2013年
8 马涛;黑塞小说的对话性[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榕;论黑塞作品“宽容”主题中的道家思想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孙娜娜;解读黑塞中期作品中的女性引领者形象[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0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