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浮士德”与诠释学的现象学指向

发布时间:2018-02-13 12:16

  本文关键词: 浮士德精神 科学方法论 诠释学 经学 博物馆化 意义危机 出处:《人文杂志》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伽达默尔认为,诠释学问题从其历史起源起就已超出现代科学为方法论概念所设置的界限,所以文本的理解与解释就不只属于科学关心的范围,而是属于人类世界经验的总体。诠释学并不关注可使文本像其他所有经验客体一样屈从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方法,所以一种体现了科学方法论诉求的"浮士德式的",无限上升的理解模式就背离了诠释学的现象学本质。正是在以西方科学方法论为主导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现代经学研究范式中,儒家经典遭到彻底的"博物馆化"。为有效应对近代中国所面对的"意义危机",我们必须在经学研究实践中引入诠释学资源以对抗原有的方法论思维。不同经典研究活动中的真理诉求将会在经学诠释学研究实践中展开并得到公平的对待。
[Abstract]:Gadamer believes that the problem of hermeneutics has gone beyond the limits set by modern science for methodological concepts since its historical origin, so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exts do not belong to the scope of scientific concern. Hermeneutics is not concerned with the way in which the text, like all other objects of experience, is subject to scientific inquiry, Therefore, a kind of "Faust style", which embodies the demand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has deviated from the phenomenological essence of hermeneutics. Confucian classics have been thoroughly "museum turn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meaning" faced by modern China, we must introduce hermeneutics resources in the practice of Confucian classics research to counter the original methodological thinking. The pursuit of truth in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actice of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reated fairl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象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中国解释学’研究述评”(15ZWD002)
【分类号】:B089.2;I516.0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春宇;人生美的探索与发现——简论浮士德精神[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夏腊初;对有关浮士德形象局限性认识的几点质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朱欢;;论浮士德的精神——品读《浮士德》[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4 叶方石;;浅论“浮士德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人生哲学意义[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5 蹇昌槐;;浮士德——德国启蒙运动的巨人[J];荆州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6 吴彦;;永恒的行动——论浮士德精神[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7 潘武军;;“浮士德”导读[J];中文自修;1994年05期

8 王挺;浮士德形象多重寓含的哲学指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9 刘长;浮士德形象新论[J];思想战线;2004年02期

10 夏腊初;“浮士德精神”内涵的再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琳;解析浮士德的现代人困境[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艳东;人性塑造观的形象显现[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珊;两个追求自由的悲剧形象[D];西南大学;2012年

4 张隆海;生命的金树常青[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08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08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