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生态批评解读
本文关键词: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出处:《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人最为喜爱的作家之一,其成就主要展现在对缅因州南贝里克及周边地区特色的描述上。朱厄特的小说因对女性人物的生动刻画和乡村大自然的细致描写,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牢固地树立了朱厄特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尖尖的枞树之乡》受到了更多评论家的关注。目前,评论家已从现实主义、地方主义、种族主义、女性主义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但生态主义研究尚不充足。尽管朱厄特在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作生态主义小说家,但生态主义的思想贯穿该文本始终,而评论界并未在该角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试图从生态批评视角来解读朱厄特的《尖尖的枞树之乡》。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方面对该作品阐述,本论文细致全面地阐释了朱厄特的生态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使读者感受和领略到朱厄特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深思。从生态批评视角来解读《尖尖的枞树之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促使读者对当前社会所存在的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做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可帮助读者对对朱厄特及其作品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
[Abstract]:Sarah Orne Jewett is one of America's favorite writers, His achievement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Bellick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Maine. Jewett's novels are characterized by vivid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rural nature. Popular with readers. His masterpiece, Home of the fir Tree, firmly established Jewett's position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world. With the concer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Home of the pointed Tre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critics' attention. At present, Critics have interpreted it in terms of realism, localism, racism, feminism and culture, but the study of ecologism has not been sufficient, although Jewett is not strictly known as an ecologicist novelist. However, the thought of ecologism runs through the text all the time, and the critics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Jewett's "the Home of the fir T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Social ecology and spiritual ecology are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work elaborated, this paper meticulous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ains the embodiment of Jewett's ecological thought in the novel. So that readers can feel and appreciate Jewett's concern and deep thin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Home of the fir t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On the one hand, it can make readers think further about the natural crisis, social crisis and spiritual crisis in the present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help readers to study Jewett and his works more deeply in this respe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外国文学;2002年03期
2 刘蓓;生态批评研究考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3 朱桂成;;生态批评的批评“生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李晓明;吴承笃;;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赵岚;程亮;;“生态批评”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6 王敬民;;评《西方生态批评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7 石平萍;;文学研究中的生态批评[J];世界文化;2008年08期
8 张念红;王诺;;《生态批评读本》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杨丽娟;刘建军;;关于文学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问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10 严蓓雯;;生态批评的未来[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清;;生态批评的价值与阈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方丹;陈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小无马地的奇迹报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3 孙士聪;开拓生态批评的视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生态批评的“深水作业”[N];海南日报;2007年
5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9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明;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于婷婷;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D];辽宁大学;2015年
4 黄蕊;《大地的成长》的生态批评[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彭嗣辉;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你在高原》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王诗音;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美国自然文学[D];辽宁大学;2015年
7 郑明;劳伦斯·布伊尔生态批评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苏萌;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下肖英卡戏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鑫;石牟礼道子的《苦海净土》三部曲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宝英;后现代语境下《白噪音》的生态批评解读[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0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