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你的名字为圣:茨维塔耶娃《致勃洛克》组诗中的赞名诗学
本文关键词: 《致勃洛克》组诗 赞名 词 意义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俄国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致勃洛克》组诗自1922年出版以来,就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一直以来,学界普遍将组诗视作研究茨维塔耶娃与勃洛克关系的重要材料,但是理解这一组诗的关键,即勃洛克的形象神圣化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本文将《致勃洛克》组诗置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东正教发展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通过分析诗中的语义、隐喻和潜文本,证明茨维塔耶娃在组诗中采用东正教的赞名手法,将诗人勃洛克神圣化。
[Abstract]: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22, the Russian poet Marina Tsvetaieva's group of poem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literary critics. It 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vitayeva and Bullock. However,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is group of poems, namely, the sanctification of the image of Bullock, has not been fully analyz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By analyzing the semantics, metaphors and latent texts in the poems, it is proved that Tsvetayeva sanctifies the poet Bullock by adopting the orthodox praise technique in her poem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5]3022)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分类号】:I5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勃洛克 ,胡斌 ,野里 ,王燎 ,心声 ,吕宁思;勃洛克诗选[J];苏联文学;1980年04期
2 张保龄;“天才——总是人民的”——勃洛克艺术生命的过去和现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丁人;勃洛克诗抄[J];国外文学;1990年01期
4 叶·达尼洛娃 ,金明;关于勃洛克之死[J];苏联文学联刊;1992年03期
5 李嘉美;;布登勃洛克动力[J];意林;2010年09期
6 高维生;;勃洛克:一个穿深蓝色衬衫的诗人[J];岁月;2013年06期
7 于胜民;勃洛克思想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3期
8 丁国强;;精神的天空 读勃洛克《知识分子与革命》[J];博览群书;2002年04期
9 王明琦;跨时代的文学创作轨迹——勃洛克的诗歌艺术探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何山;勃洛克的诗歌创作历程与思想特色[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树福;勃洛克的《十二个》:“天鹅之歌”与“革命基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汪剑钊;蓝色的幻影[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汪剑钊;“风吹自遥远的地方”[N];光明日报;2014年
4 王东京 赵建军;布登勃洛克式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本版编辑 朱达秋 木禾 周力 国玉奇;19、20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文化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献勤;勃洛克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顺芝;论勃洛克诗歌的语言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乐;勃洛克象征世界中的崇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月;勃洛克诗歌的艺术世界[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4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2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