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3年
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
陈晓兰
【摘要】: 城市是各民族文学中普遍存在的因素。在19、20世纪文学中,城市成为独立的审美主题,表现了文学家对现代化各阶段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的反应。19世纪中后期的巴黎和20世纪前40年的上海,作为各自国家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集中体现了这个阶段的历史特点。它们遭遇的问题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左拉和茅盾都与各自民族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表现出激烈的反应。左拉是巴黎的“游逛者”文人,从早年在巴黎的边缘地位和底层经历中发展出一种对抗意识和怀疑精神,并与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他的道德、价值观和文学观。文学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真理与正义是他的终极关怀。在对巴黎空间的表现中,左拉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表现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对人心理的影响,并通过迷宫意象表现人与城市的疏离关系。通过巴黎社会各阶层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展现,揭示了伴随着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混乱无序的社会、欲望的无限膨胀、贫富悬殊、普遍的道德沦丧、人性的堕落和精神的空虚等等。巴黎的本质与人性的邪恶联系在一起,成为“地狱的翻版”。在后期的小说中,左拉塑造了使徒式的现代知识分子,担当起拯救社会的使命,建造了以爱为基础,实现了平等、正义、自由的“乌托邦城市”。表现了左拉试图重建道德、价值体系的努力。与左拉不同,茅盾具有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参与社团和党派实现其政治使命,并表现出集体主义精神。茅盾与上海的关系及其对上海的体验也都受政治的影响。在对上海空间的表现中,租界占据中心地位,并被赋予道德、政治意义。他异的空间反映了作者潜在的疆域意识和非家园感。茅盾呼唤工业文明,赞美大机器,生态环境尚未引起他的注意。上海作为现代化的象征和西方势力的中介,摧毁中国传统乡村的政治秩序和道德体系。上海容纳了逃离农村的封建势力和西方的变态因子,成为消费性的“畸形魔都”。阶级意识、爱国主义在茅盾的道德、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劳资矛盾、工人与知识分子的革命也都与民族矛盾纠缠在一起。知识分子或者堕落,或者软弱无力,已经不具备领导城市革命的能力。他们徒有革命激情却空无建树,,思想空虚、精神贫乏。这反映了在上海现代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作用的缺场,价值的虚无。而左拉和茅盾对于城市现代化的不同反应和文学表现上的差异又与巴黎、上海的异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巴黎是宗主国的城市,它的现代化是先发内源性的,而上海则是半殖民主义的城市,其现代化是后发外源性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1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欣言;中西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兰;重读左拉——作为都市的“游逛者”文人及殉道者[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龙迪勇;;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3 陈晓兰;罪恶之城:左拉小说中的巴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朱维华;李涛安;黄敏;;论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大特征及对现代小说的三个启示[J];山花;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萍;论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的精神分析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2年
2 王立华;论左拉自然主义小说中人的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建军;;西方文学中的爱情观[J];电影文学;2009年04期
2 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朴马利阿;论新文学中的交际花形象[J];理论界;2005年09期
4 陈正敏;;娜拉:沉沦与救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新女性的道路[J];兰州学刊;2006年08期
5 李战权;;浅议中西文学女性对待婚姻爱情的差异[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0期
6 刘忠洋;文爱军;;中西弃妇形象差异及文化成因[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春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韦;《屠户斗气》的认识价值[J];阅读与写作;1995年06期
2 晓苏华;;小说情节理念的新变化[J];小说评论;2007年03期
3 明卫红;;浅谈小说情节的偶然性因素——以汪曾祺小说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9期
4 赵毅衡;畸形社会孤独者的哀音——怎样理解《伤心咖啡馆之歌》[J];名作欣赏;1982年02期
5 陆志平;小说情节新论[J];小说评论;1991年02期
6 洪治纳;价值:在回眸之中——评胡尹强长篇小说《情人们和朋友们》[J];小说评论;1991年04期
7 张惠辛 ,钟萌;记忆如何进入文本——浅论近年来小说形式中的记忆因素[J];小说评论;1991年05期
8 阿韦;小小说的“连环套”结构及其它[J];阅读与写作;1996年08期
9 吴松山;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刘大先;;乱与治的整一——评满族女作家何双及的小说《麻刀》[J];民族文学;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D.维林吉诺娃;伍小平;;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3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直飞;;龙门阵里面的“死水微澜”——《死水微澜》中龙门阵文化的探析[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陈日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徐伟忠;;《中国游圣徐霞客》印象记[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任永安;;古代通俗小说的命名方式及特点[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王向峰;;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表现新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石尚彬;;浓郁的民族情调 深重的忧患意识——简评青年作家潘国会短篇小说《月亮树》《小黑头》[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武;[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N];文汇报;2011年
3 照日格图 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唐池子;[N];文学报;2011年
5 赵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黄昱宁;[N];东方早报;2011年
7 马振宏;[N];文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阎晶明;[N];文艺报;2007年
10 金立群;[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丽娃;反映泰国华人社会的泰国文学奖获奖泰文小说之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黎亭卿;中国古代小说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羽桐;伊尔莎·艾兴格小说中的“边缘人”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宋芳;小说《秘史》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孔敏;唐代小说的明清传播[D];山东大学;2013年
9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慧;试论我国现代海洋小说的创作与局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杨;张翎小说中的南方意象及其叙事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范淑华;盛可以小说创作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晋;论小说《贵妇画像》的写作技巧[D];山东大学;2010年
5 马毅;解读《达·芬奇密码》在中国的畅销[D];安徽大学;2010年
6 刘韵佳;第二人称小说的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黎丽;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彩峰;克里斯塔·沃尔夫作品中的疯癫主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