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从弗洛伊德到拉康——以哈代的《意中人》为引
本文选题:俄狄浦斯 切入点:精神分析 出处:《南方文坛》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它既决定了男女性差异以及代际关系的构建,也同时决定了精神分析之心理病理学范畴(神经症—性倒错—精神病)的分化和区分。它不仅涉及一般经验意义上的家庭三角关系,还进一步涉及了文化在种系内部的传递。然而,其自诞生起,就引起了无数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其一指向弗洛伊德思想中的阴茎中心主义和对母亲角色的忽视,例如英国精神分析克莱因(Melaine Klein)的批评,这个争议本质上涉
[Abstract]:The Oedipus complex is the core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It also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sychopathological categories of psychoanalysis (neurosis-sex reversal-psychosis). It not only involves family triangulation in the sense of general experience, It is further involv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within the lineage. However, since its birth,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controversies. They have focused on two main directions: one is to point to Freud's penis-centrism and neglect of the role of the mother, such as the criticism of British psychoanalysis Melaine Kleinaine, which is essential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debat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编号:14PJC100) 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41850)资助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存勇;;俄狄浦斯何罪之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张洁;孙世友;;浅析俄狄浦斯悲剧命运的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9期
3 蒋承勇;走向文明的艰辛——从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谈起[J];名作欣赏;2001年04期
4 刘慧儒;俄狄浦斯的眼睛[J];读书;2004年08期
5 孟德群;俄狄浦斯的错误及其人生启示意义[J];名作欣赏;2005年12期
6 杨德煜;关于索氏俄狄浦斯悲剧的几点澄清[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洪涛;;与荒诞的人生对抗——从《俄狄浦斯》到《等待戈多》[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聂珍钊;;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9 王银辉;;“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俄狄浦斯神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吴陈亮;姜德成;;俄狄浦斯与替罪羊——浅析俄狄浦斯悲剧的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伟;经验的断裂与重建:论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存在[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颖;《俄狄浦斯王》的符号学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3 崔兆磊;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业花;悲壮的胜利—从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无辜性与崇高精神[D];云南大学;2015年
5 梁瑞;中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恋母情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7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6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