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全球化——在北京大学博雅人文论坛的演讲
本文选题:中国文学 切入点:人文论坛 出处:《小说评论》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世界文学协奏中的中国文学的地位,这是本次论坛的主题,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很天真,觉得诧异,怎么问题会这么提出,因为事实上,中国文学自诞生至今,早已竖起一座宏伟壮丽的丰碑,是全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不愿说这份宝贵的财富是非物质的,因为中国文学的文化影响切实可见、文化力量切实可感,对如此显然之财富,用"非物质"的概念,是不当的。确实,西方(取其约定俗成和最简单的含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忽视这座丰碑。虽然西方忽视
[Abstract]:The sta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ssociation is the theme of this forum. Before thinking about this issue, I was very naive and surprised how the question could be raised, because in fact, since the birth of Chinese literature, A magnificent monument has long been erected, and it is a precious treasure of all mankind. I do not want to say that this precious wealth is immaterial, because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real, the cultural power is real, and the wealth is so obvious. It is inappropriate to use the concept of "immaterial". Indeed, the West has been ignoring this monument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莲花;中国文学与朝鲜文学的源与流——读《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2 曾令存;史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本世纪中国文学将产生七种“位移”[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4 刘晟;价值重建与21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5 闵虹;对百年文学专史的审视与关注——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卫;;独辟蹊径 细究精研——《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评价[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4期
8 ;《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9 汤克勤;;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文学编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座谈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国;;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症候分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永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刘勇;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节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栾梅健;;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佟宇;;从“反现代的现代性”到“文学中的历史”——评李杨新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葛红兵;;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西方化与世界化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王飚;;传教士文化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变革的起步[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小平;从《中国文学精论》聊起[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斯科特·斯洛维克 ScottSlovic 美国生态批评领军人物之一,国际生态批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ISLE)主编姜红 编译;自然大美: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生态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作家 李彦;让中国文学走入海外读者视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方铭;回到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N];光明日报;2014年
5 郝雨;浅议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N];文艺报;2001年
6 肖惊鸿;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N];文艺报;2003年
7 韩晓玲;《中国文学编年史》问世[N];湖北日报;2006年
8 徐薇;一部承前启后的中国文学编年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 马璇;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讲[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刘洪涛;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关注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毅然;五四-1930年代中国文学人性探论[D];复旦大学;2000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平;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6 陈桃霞;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南洋书写[D];武汉大学;2013年
7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启波;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对欧洲的接纳与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文文;《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徐巧灵;从改写理论看杨宪益与《中国文学》杂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艳丽;中国文学中的怨恨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石峰;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强;返回“中国”:“体用”思维与“中国文学”发现自身的方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永前;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D];兰州大学;2006年
8 林婷;论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生存背景[D];青岛大学;2004年
9 廖哲平;论21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狼”形象[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严慧;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69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6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