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王晓明:“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6-11-06 12:56

  本文关键词:“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王晓明:“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的相关文章

王晓明:“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1927年冬天,鲁迅这样概括中国的状况:“觉得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①借用他后来的话说,这“大时代”“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②。从龚自珍、曾国藩那两代人意识到“颓世”难挽、“洋患”逼   更多...

孔庆东:关于现代文学的概念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醒目,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笔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中国的通常语境里,1840年以来的历史被划分成三大阶段。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年是“现代”,19   更多...

谢泳: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来源

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给硕士研究生讲了一个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写讲义的时候,总想把自己平时读书时的一些感想总结一下。下面是几节讲义的简略提纲,例证太繁琐,就先免了。 第四节、方志中的现代文学史料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为什么要专门提出来谈一谈地方志中的文学史料问题呢?我想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作家,   更多...

王德威: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

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自一九五○年代。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介绍与翻译,但并未形成气候。五十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实克(Jaruslav Pr •uíek) 教授分别对晚清、五四和以后的文学,展开宏观研究。这两位学者理念背景有异,学术立场不同,他们所发展出的文学   更多...

大江健三郎:我如何领悟中国的近、现代文学

王中忱译对于我这个在战后迎来青年时代的日本小说家而言,又是如何领悟中国的近代和现代文学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了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近代文学开拓者之一的胡适之间的邂逅。大家听到这里,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吧。我并不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是通过我国也许最优秀的专家藤井省三教授的《中国文学的这一百年》(新潮选   更多...

刘再复: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两大精神类型

一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朴宰雨先生在两三年前曾设想举办一个“从鲁迅到高行奖的讨论会,并发函与我联系,但因高行健身体不好,没有办成。他看到高行健与鲁迅是很不同的作家,可以作比较论说,这是很有见地的。事实上,这两位作家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很有代表性的两种精神类型。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世界各国的作家,尽管   更多...

温儒敏: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19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现代文学史著作,通常已被看作是学科的奠基之作,但又是一部所谓“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有很多批评的著作。作者自己也说是“急就章”,“如尚有某种参考价值,其意义也不过如后人看‘唐人选唐诗’而已” ① 。然而这部带专著性质的教材的写作姿态、文学史观念、内容结构及其出版后   更多...

陈国球:“抒情传统论”以前──陈世骧与中国现代文学及政治

内容提要:本文是笔者对港台地区以至海外汉学界的“抒情传统”论述的全面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以陈世雄的学术历程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个研究,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抒情传统”这个现代的中国文学研究论述传统的缘何而生,其论释能力与其生成过程有无关系, 其未来发展的前途如何;另一方面,试图透过一位经历大时代变化的华裔学人的学术心   更多...

陈平原: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阅读“中国现代文学”,可以有很多角度;从“物质文化”入手,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颇有新意。所谓“文学”的“物质性”,不外乎作为文字载体的报刊、书籍,作为生产者的报社、出版社,以及作为流通环节的书店、图书馆等。最近二十年,做文学史研究,多有从新闻出版切入者。比如,借阅读报刊,得以返回历史现场;借考稽书局,从中辨析文学思潮;还   更多...

张福贵: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命名问题

摘要: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变革,已经使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称谓产生一种怀疑。沿用“现代文学”称谓使概念缺少特指性而成为一个永远没有穷尽的命名。应该从意义的概念重新回到时间的概念上来,淡化命名的倾向性,而突出其中间性。试想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现代”就会又有不断更新的界定,不可能永远“现代”下去。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   更多...


  本文关键词:“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6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