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日本战犯中国体验书写下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18-03-31 00:39

  本文选题:日本战犯 切入点:中国观 出处:《东疆学刊》2016年01期


【摘要】: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了艰难的教育与改造,并且对其实行了宽大处理。这些战犯回国后对中国念念不忘,中国印象在他们的感恩情怀下得到了提升,它是人道与正义的象征,也是革命与和平的代表,他们带着深深的负罪感讲述着自己的中国体验,期望日本民众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为实现和平而努力。这为战后日本民众正确认识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Abstract]:After Japan's defeat and surrend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 difficult education, reform and lenient treatment of Japanese war criminals. These war criminals returned to China with unforgettable concern, and their impression of China was raised under their gratitude. It is a symbol of humanity and justice, as well as a representative of revolution and peace. With a deep sense of guilt, they tell about their Chinese experience and expect the Japa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t provides a good window for Japanese people to understand China correctly after the war.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王建学;;日本战犯沈阳受审前后[J];炎黄春秋;2008年09期

2 李占恒;日本战犯改造内幕[J];江淮文史;1995年06期

3 房建昌;解放前山西对日本战犯的处理[J];沧桑;1999年02期

4 朱宇航;;法庭上的日本战犯为何如此嚣张?[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04期

5 刘国武;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改造和审判[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6 纪敏;收押改造日本战犯纪实[J];文史精华;2002年03期

7 林晓光;中国共产党对侵华日本战犯的审判处理和改造[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4期

8 田松;一部全面展现侵华日本战犯改造的力作——《史证———中国教育改造日本战犯实录》评介[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9 隋淑英;;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与释放[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周烁;;中国如何改造千名日本战犯[J];党政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家俊;;提篮桥监狱对日本战犯的关押、审判与执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本战犯鹈野晋太郎侵华罪行自供提要[N];人民日报;2014年

2 李友唐;“二战”后日本战犯是如何被审判的[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记者单小书;纪念中国政府改造日本战犯60周年[N];抚顺日报;2011年

4 记者 孙昊;中央档案馆公布45名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N];中国档案报;2014年

5 李伟红 李PrPr;将日本战犯送上正义的审判台[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赵博;台胞亲历审日本战犯[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7 记者 涂桂林;《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授权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黄琪奥;他亲手枪决了日本战犯“华南之虎”[N];重庆日报;2014年

9 鲁风;铁笔钩史迹 正气荡云天[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赵迪立 罗存康 何雅菲;同是日本败军为何生死两重天[N];中国国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玲燕;远东委员会与日本战犯处罚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强;共和国改造日本战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2 李鉴晔;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日本战犯的改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8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88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