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的认知与行动能力探析
本文选题:哈姆莱特 + 近代认识论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从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关于知识与力量的论争入手,我们可以探讨《哈姆莱特》是如何以戏剧艺术的形式探索近代认知过程的。莎士比亚将主人公的认知困境戏剧化,在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近代多种认识模式。哈姆莱特的认知空间里充满了多元的、矛盾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烙印、编码和筛选的所有过程中相互交错、相互反映。肉体、灵魂、文化等多维元素循环交互作用于他的认识过程,造成哈姆莱特的认知困境和行动拖延。在筛选阶段,哈姆莱特的自我认知进程崩溃了,认知链断裂,使他陷入无所适从的僵局。哈姆莱特认知之谜的核心特征与现代和后现代阐释以及莎士比亚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高超艺术表现,确立了《哈姆莱特》在世界文学史以及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Abstract]:From the analysis of Shakespeare ' s drama reflecting the debate about knowledge and power during the Renaissance , we can explore how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modern cognition in the form of drama art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璇;简谈哈姆莱特的“忧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魏凤娥;哈姆莱特“人类是杰作”道白的再思考[J];学海;2004年04期
3 黄谷明;;哈姆莱特的形象及其复仇行动延宕的原因分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维青;;哈姆莱特不同人格的对话与复仇的延宕[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5 袁宪军;;哈姆莱特“To be,or not to be”的隐喻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6 吴波;;哈姆莱特忧郁、延宕的神经症人格心理根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陈世旺;;选择的困境:哈姆莱特之谜的博弈论解释[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8 刘耀珠;;哈姆莱特的悲哀:世界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J];电影评介;2008年24期
9 杨博文;;突破炼狱的永生——哈姆莱特的成长[J];英语研究;2008年03期
10 刘丽琼;;从孤独角度阐释哈姆莱特的性格[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从丛;;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王守仁;走进莎剧中的历史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张琼;莎士比亚不是精英社会特有的文化资本[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若恩;复仇者的肖像——哈姆莱特犹豫的跨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2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6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