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中的镜像变异:基于《读书》杂志的梭罗真假隐士论争再思考
本文选题:梭罗 + 真假隐士论争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06期
【摘要】:梭罗在中国近九十年的传播历程中,曾引发以《读书》杂志为主要阵营的真假隐士论争。这场激烈的论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梭罗从未宣称自己是名隐士。由于思想及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隐士和隐逸文化,所以梭罗在异域中国的旅行中硬是被扣上了真隐抑或假隐的帽子。从中国隐逸文化的视域出发,部分中国学人从隐居时间、隐居地点、隐居动机和隐居期间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在历史时空的错位中误读了梭罗,从而造成了跨文化传播中的镜像变异。
[Abstract]:Thoreau , in the course of China ' s propagation in the past 90 years , has sparked controversy over the true falsity of the magazine ' s main camp . The fierce debate is actually a false proposition , since Thoreau has never claimed to be a secret . As the thought and his works are somewhat similar to China ' s implicit and reclusive culture , Thoreau ' s travel in exotic China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a hidden or false ha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 s reclusive culture , some Chinese scholars have misread Thorea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ime , the location , the motives and the way of life in the period of concealment , which caused the mirror variation in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林;;美国的梭罗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3 王焱;;六十年回眸:梭罗在中国大陆的接受[J];阅江学刊;2011年05期
4 刘略昌;;梭罗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1926~1949[J];中国出版;2011年22期
5 马慧元;;有趣的梭罗[J];书城;2012年03期
6 方寸;;和平友谊在梭罗河畔[J];世界知识;1954年09期
7 杜拉;梭罗平原(油画)[J];美术;1961年06期
8 陈杰;浅析梭罗的文风观[J];当代文坛;1999年02期
9 屈毅博;;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J];芒种;2014年08期
10 ;名人名言[J];初中生必读;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世芬;;梭罗的生态观及现代美国人对环境的关注[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梭罗在通信中谈论什么[N];文汇报;2013年
2 李丽民;梭罗代表的是一种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何山石;与梭罗同赴孤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史国强;梭罗的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07年
5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6 刘晓丹邋史国强;湖水依然清澈[N];辽宁日报;2007年
7 张凭 沈德信;如何看待梭罗的“警句”[N];吉林日报;2002年
8 ;梭罗: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泰山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张鹏;《野果》:追寻恬淡的野趣[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苏幕遮;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N];西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松;亨利·大卫·梭罗的双重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粟孝君;论梭罗的文明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莉;梭罗的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曾释纬;亨利·戴维·梭罗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吴沙沙;寓言形象的感应、共振、差异[D];集美大学;2012年
7 陈艳君;绿色的呼唤:梭罗生态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博;诗意地栖居[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9 李美莲;梭罗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武云;论梭罗的自然观念及其生态伦理意蕴[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7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