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记忆与身份——勒克莱齐奥笔下的“毛里求斯”
本文选题:勒克莱齐奥 + 毛里求斯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在《寻金者》《隔离》与《革命》等一系列创作中,勒克莱齐奥以"毛里求斯"作为叙事的核心空间,讲述家族成员离开、寻找、回归岛屿的故事。作家将记忆与回忆作为书写岛屿的重要方式,旨在通过记忆与时间的关系隐喻岛屿与原初、身份的关系。记忆保存了岛屿,促使人物回归故园;岛屿唤醒了记忆,促使人物重新认识历史。从记忆到真实,回归者在岛屿的风景中领悟到一种生命的真相,它超越了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有限性,指向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在与风景的融合中,人物确立了自己的归属。在他们看来,身份的确立并不是归顺于某个族群或者某种文化,而是抵达生命存在与世界之间一种可能的理解。
[Abstract]:In a series of works, such as "Gold seeker" and "Revolution", Leclezio takes Mauritius as the core space of narration, tells the story of family members leaving, searching for, and returning to the island. The writer regards memory and memory as an important way of writing islands, aiming to metaph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nds and primordial identity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and time. Memory preserves the island, prompting the character to return to the old garden, and the island awakens the memory and renews the character's history. From memory to reality, returnees understand the truth of life in the scenery of the island. It transcends the limitation of society,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points to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In the fusion with the scenery, the characters established their own ownership. In their view, identity is not subservient to a certain ethnic group or culture, but to a possibl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existence of life 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勒克莱齐奥‘毛里求斯系列’创作的风景叙事研究”【项目批号:Y20163609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勒克莱齐奥小说研究”【项目批号:11BWW0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钧;高方;;试论勒克莱齐奥小说叙事中的“记忆”——基于《寻金者》的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1期
2 勒克莱齐奥;施雪莹;;想象与记忆[J];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1期
3 许钧;;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追踪——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4 袁筱一;;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艳梅;许钧;;风景、记忆与身份——勒克莱齐奥笔下的“毛里求斯”[J];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03期
2 樊艳梅;;真实与想象之间——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梦与梦思[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高方;李露露;;虚构自传中的身份建构——《非洲人》叙事模式分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02期
4 许娜;;对勒克莱齐奥作品划分方法的讨论[J];法国研究;2015年03期
5 翁冰莹;冯寿农;;寻根与遗忘——试论莫迪亚诺《暗店街》的文学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2期
6 柴立立;;《乌拉尼亚》中体现的“文明”与“落后”的冲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01期
7 王海洁;;勒克莱齐奥《诉讼笔录》的生态学思想[J];芒种;2014年18期
8 张静;;德里达踪迹概念的文本阐释——以克莱齐奥作品为具体文本[J];金田;2014年04期
9 高方;樊艳梅;;勒克莱齐奥作品中自然空间的构建[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4期
10 高方;;老舍在法兰西语境中的译介历程与选择因素[J];小说评论;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强;;勒克莱齐奥的世界视野[J];读书;2009年01期
2 鲁枢元;张守海;;勒克莱齐奥与我们[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3 邱睿;;勒克莱齐奥的中国式阅读——兼论《乌拉尼亚》和《桃花源记诗并序》[J];名作欣赏;2009年05期
4 勒克莱齐奥;余中先;;在悖论的森林中——勒克莱齐奥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说(摘选)[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5 宋晓春;言岚;;勒克莱齐奥的文学生态观[J];求索;2009年01期
6 鲁京明;冯寿农;;与沙漠的和谐结合——析勒克莱齐奥的《沙漠》[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7 袁筱一;;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8 谭成春;;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简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9 高方;许钧;;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10 卢志博;;物质的遮蔽和反物质主义的“战争”——勒克莱齐奥《战争》评析[J];新东方;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娴;;勒克莱齐奥《沙漠》一书中的嵌套结构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樊伊人;;追寻的旅程——评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钧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所认识和理解的勒克莱齐奥[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曾进邋董铭;勒克莱齐奥 人生和作品一样传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董强;勒克莱齐奥:其人,其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晓阳;诺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成名作全新面市[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CBN记者 苏娅;勒克莱齐奥:愿与杜甫结伴旅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勒克莱齐奥文学,通过梦想解除枷锁[N];文汇报;2009年
7 翟业军;勒克莱齐奥《奥尼恰》:逆流而上,来到异托邦[N];文艺报;2011年
8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靠了革命,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坐在这里”[N];南方周末;2011年
9 本报记者 姜小玲;我在一笔一画中感受到幸福[N];解放日报;2011年
10 深圳商报驻沪记者 卢羽华;演讲“太法国” 读者“听不懂”[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璐;回归自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利华;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生态思想[D];苏州大学;2010年
2 关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勒克莱齐奥[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雪娇;论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流浪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s
本文编号:1794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9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