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无为、审美救赎和道德相对性——《达洛维夫人》中克莱丽莎的生存困境
本文选题:《达洛维夫人》 + 政治无为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克莱丽莎有意与社会政治保持审慎的距离,用冷漠和伪装来捍卫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却又希望借道于审美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将无利害的自由快感和公共关系看作是挣脱个体孤独的可能途径。批评家们往往纠结于伍尔夫美学的局限性,却由于各自的立场而忽略了现代小说的真正洞见。伍尔夫的深刻不在于指出一条正确的救赎之路,而在于通过刻画个体与社会、艺术与政治、存在与行动之间的张力,揭示出现代主体的生存困境。功利与超脱、融入与逃离、宏大的革命叙事和苍白的审美救赎,无论是哪种姿态,小说都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选择的种种艰难以及任何一种选择的相对性和有限性。
[Abstract]:The protagonist of Madame Dalloway, Clarissa, deliberately keeps a prudent distance from society and politics, defends the individual'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with indifference and disguise, and hopes to convey her philosophy of life to others through aesthetics. Free pleasure and public relations are regarded as possible ways to break away from individual loneliness. Critics often struggle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Woolf's aesthetics, but ignore the true insights of modern novels because of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Woolf's profundity lies not in pointing out a correct road of redemption, but in revealing the plight of modern subjects by depicting the tens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rt and politics, existence and action. Utilitarianism and detachment, integration and escape, grand revolutionary narration and pale aesthetic redemption,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osture, the novel makes us see the difficulties of moral choice and the relativity and finiteness of any choi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本与政治:以德里达和福柯为个案来解读法国理论美国化的历程”(14YJC752037)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幻的佳爷;;克莱小镇上的造魂师[J];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01期
2 宋琳;试论克莱普冰刀的起跑技术[J];冰雪运动;2001年03期
3 李朋;;梦幻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解读克莱的梦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陈科美;;金贝尔、麦克克莱伦:《教育与新美国》一书的讨论与答辩[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11期
5 陈德彰;;辛克莱和“结束加利福尼亚的贫困”运动[J];读书;1981年03期
6 卢石;刘文娟;;美国历史上的两次决斗[J];体育博览;1996年12期
7 赵丹龙;克莱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08期
8 杨梅;;论历史与文学——从《克莱芙王妃》想到的[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石锐;;《德伯家的苔丝》中安琪儿·克莱的悲剧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0期
10 解濮畅;;安玑·克莱的心理真实[J];世界文化;201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欣;英克莱: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工商报;2005年
2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保罗·克莱——“瑞士造”艺术大师[N];光明日报;2005年
3 吕宗尹;创新观念强化管理实现腾飞[N];市场报;2000年
4 上海站 闵杰;中国首家“克莱利亚尼”旗舰店开张 意大利高级男西服品牌落户杭州[N];中国服饰报;2005年
5 乔纳森;卢克莱修再交鸿运?[N];东方早报;2011年
6 闻新芳;卡恩妻子当选法年度女性引舆论哗然[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钟彩莲;圣克莱拉大学:德育重要的是学会面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黄章晋;克莱登大学“钟爱”中国[N];华夏时报;2002年
9 杜文杰;克莱创十项全能佳绩[N];中国体育报;2003年
10 申彦;“辛克莱马达”奇妙推力闹芯片[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霄;勒克莱奇奥的“流浪”主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袁荔芳;亨利·克莱与西属美洲独立运动(1815-1822)[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煜;克莱与美国对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945-194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丁秋珍;勒·克莱吉奥作品中成年化的青少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刘莉;亨利·克莱的经济和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程阳洋;《诉讼笔录》在中国的影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艳;在梦想与现实之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邵君;卢修斯D.克莱与战后德国重建(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锭锭;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的广告与消费[D];江南大学;2014年
10 阮美英;论辛克莱·刘易斯《大街》、《巴比特》中的反叛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2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89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