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诗歌的伦理批评与挑战(英文)
本文选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 创新诗歌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继聂珍钊教授开创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后,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现代小说及其人物的伦理维度与伦理选择,不过,运用这一理论对美国创新型诗歌进行解读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也有益于这一理论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与创新型诗歌阅读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旨在拓展和评述文学伦理学批评。例如,乔治·奥本的作品及其生平就构成了挑战。本文从伦理出发,将创新型诗歌阅读的伦理维度从对虚构作品的二手阅读重新定位为一定意义上的由读者/批评者多维度参与的第一手体验、选择、行动。本文也考察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介入到对拉里·艾格纳诗歌的阅读过程。此外,本文还基于孔子与老子著作中表现的突出的伦理差异和认知差异对阅读创新型诗歌相关的伦理认知论特征进行了分析。
[Abstract]:Following Professor Nie Zhenzhao's creation of a new academic field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ethical dimensions and ethical choices of modern novels and their characters.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innovative poetry by this theory are also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innovative poetry, aiming to expand and comment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ethics. For example, George Auburn's work and his life pose a challen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this paper repositions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creative poetry reading from second-hand reading of fictional works to a sense of first-hand experience, choice and action in which readers / critics participate in many dimensions.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reading Larry Agna's poems by the involvement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prominent ethical differences and cognitive differences in the works of Confucius and Laoz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ical cognition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innovative poetry.
【作者单位】: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
【分类号】:I7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2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3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修树新;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7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8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2013年10月25日—27日中国·宁波)[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9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10 ;“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郝日虹;文学伦理学批评打破固有思维定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8年
4 车凤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特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朱宝荣 丁曦妍;面对动物的伦理困惑[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文学伦理学视阈下《更庄严的大厦》中西蒙的伦理悲剧[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园园;《月照不幸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3 殷小翠;《只争朝夕》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朱晓亚;福克纳《熊》的文本变迁与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洋;《灶神之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舒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哈金的《等待》[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程宝毛;《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8 王香丹;特瑞·麦克米兰小说《等待梦醒时分》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马斐;《耻》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9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4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