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剧作家品特在两性问题上的双重表现
本文选题:剧作家品特 + 性别主题 ; 参考:《四川戏剧》2017年10期
【摘要】:如果说品特对施暴者心理的无政治关注与他道德明察之间的矛盾态度决定了他在政治问题上的双重观点,那么这种双重观点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在他对性别主题的处理上。品特性别主题的双重性不是沿着社会和心理的方向发展的,而是巧妙地通过两种声音表现出来——作为男性的品特私人之音和作为作家的品特社会之音。前者以父权观视女人为母亲和性交对象;后者采取客观的正义感言说传统的两性关系中女性遭受的压抑和不公。这样的双重性给品特的戏剧赋予了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Abstract]:If the contradictory attitude between Pinter's non-political concern for the aggressor's psychology and his moral awareness determines his dual views on political issues, this dual view is manifested in his handling of gender themes in a new form. The dualit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s not develop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society and psychology, but is skillfully expressed through two kinds of voices-as the private voice of men and the voice of Pinter society as a writer. The former regards the woman as the mother and the object of sexual intercourse in the view of paternity, while the latter adopts the objective sense of justice to talk about the oppression and injustice suffered by women in the traditional gender relationship. This duality endows Pinter's plays with distinctive artistic effects.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辉;;品特戏剧的伦理学批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牛鸿英;;“房间”里的“威胁”与“静默”——论“品特风格”[J];当代戏剧;2006年02期
3 何其莘;;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4 仵从巨;司雯;;“房间”内外——读品特与《看房人》[J];名作欣赏;2006年17期
5 王燕;;品特戏剧的色彩符号[J];外国文学;2006年06期
6 刘岩;;品特作品中边缘化的母亲[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哈罗德·品特;刘雪岚;;品特论戏剧[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1期
8 孙敏;;品特戏剧的审美探微[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02期
9 安冬;;“他者”的世界——品特戏剧所揭示的人类生存现状[J];戏剧文学;2007年01期
10 魏殚艺;朱杰;;浅谈“被强行打开的封闭的房间”——读品特戏剧《房间》[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月宝;;从《生日宴会》里透视权力关系中的压迫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贤军;;论《送菜升降机》中的玩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品特逝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蔡芳钿;品特与政治[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上海师范大学 萧萍;品特:日常絮叨碎语的背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蔡芳钿;脆弱的个体[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解玺璋;解放了读者与观众的品特[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胡;大卫·哈尔获品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张兰阁;存在房间的闯入者和窥探者[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琼;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施赞聪;权力与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5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琦;流沙上的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晶;变形的“房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艳;品特“威胁喜剧”中的闯入者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娜;品特文学领地中的胁迫主题[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梁思锶;品特剧作中的质疑空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4 刘瑶;品特剧作中的权力主题[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黎明;品特剧作中的认同焦虑[D];复旦大学;2014年
6 李思璐;权力的争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侯涤非;成长中的女性—用女性主义解读哈罗德·品特作品中女性的变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瑶;“威胁”背后的“异化”:哈罗德·品特戏剧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解读[D];河北大学;2016年
9 吴潇;哈罗德·品特的戏剧情境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10 陈闯;论哈罗德·品特的“威胁喜剧”[D];扬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69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6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