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惊不破的桃源梦——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城乡对立描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07年
革命意识形态下的上海书写
郭传梅
【摘要】: 本文以革命意识形态对作家创作的规约为基点,以百年上海书写和新时期之前的当代文学为参照系,重读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本文的问题意识是:作家对上海的想象是如何受到革命意识形态的规约的,文本自身又是如何突破这种规约,呈现出独特的面貌的。这正是这部作品的独特价值所在。与之相关,对于《上海的早晨》的文学定位问题以及新时期之前当代文学的历史评价问题,本文同时作出了或显性或隐性的回答。作为革命意识形态下的上海书写,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位于百年上海书写的中间环节,在城市文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全文分为四章,外加“绪论”和“结语”两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首先梳理了上海书写的两种范式,即分别以茅盾和张爱玲为代表的突出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的范式。其次,指出新时期之前当代城市文学规范与禁欲的处境。再次,梳理《上海的早晨》的研究现状,指出这部作品尚未被重视,对它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最后,提出论题,并对本文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念加以概述。 第一章对《上海的早晨》的历史语境进行了考察。首先,指出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观的激进发展。其次,在历史与文本的对照中,侧重于通过对一些大事件的描述,粗略地勾勒1949-1956年的上海轮廓。在周而复对历史的剪辑中,我们初步地看到了作者所受到的革命意识形态的规约。 第二章对革命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上海群像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约,《上海的早晨》的形象谱系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城市无产者身上,表现为个体欲望的被悬置;在资本家身上,表现为欲望的道德化修辞;在被“腐蚀”的干部身上,表现为批判面具下的欲望之舞。 第三章指出在革命意识形态的规约之下,《上海的早晨》呈现出矛盾和分裂的叙事特点:周而复运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法,却并没有因此加剧小说的矛盾冲突;革命非但没能改造浮华,相反,两者之间呈现出并置的空间叙述特点: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为城市新的主人,然而,人与城之间的关系却在表象的解放和妥协背后呈现出潜在的异己状态。 第四章指出在小说正式发表前后,作家所受到的革命意识形态的规约在程度上大不相同,因此,作家的修改表现出“为艺术”和“为政治”的不同诉求。作家在革命意识形态规约下所形成的革命的焦虑与浮华的暗恋相交织的创作心理,是其修改背后的深层原因。 结语总结全文,指出作为革命意识形态下的上海书写,《上海的早晨》位于百年上海书写的中间环节,在城市文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文桃;真实的魅力:论十七年日常生活叙事空间的丧失与获得——以小说《十八春》、《我们夫妇之间》和越剧《祥林嫂》为例[J];江汉论坛;2005年07期
2 刘建云,陈士义;论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战略的形成[J];理论界;2005年01期
3 刘锋杰;惊不破的桃源梦——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城乡对立描写[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胡协和;;从经济文化的角度看《子夜》与《上海的早晨》[J];文学评论;1991年02期
5 刘俊;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书写[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6 张旭东;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与现代神话的消解[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7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像[J];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8 方守金;试论小说的戏剧化及其限制和超越[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5期
9 贾霁;新人新事新主题——谈一九六三年话剧创作的几点收获[J];戏剧报;1964年02期
10 代迅;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J];学习与探索;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华;论道教对《聊斋志异》艺术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3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4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5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6 李军宏;;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7 沈玲蓉;;日本小学说明文阅读及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超;;中苏友好运动在上海(1949-1960)——以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宣教活动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皓;王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陈剑晖;;散文观念的突破与当代散文的前途[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王人博;被创造的公共仪式——对七五宪法的阅读与解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3 桑德罗·斯奇巴尼,王焕生;关于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4 旷新年;;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个人、家、国关系的重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陈彦;历史庆典: 奠基神话与记忆重塑[J];读书;1998年05期
6 朱文哲;;清末“纪年”论争的历史考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闻玉;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刘林元;;关于毛泽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正[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焦润明,王建伟;晚清“纪年”论争之文化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喻大华;姜虹;;论晚清“孔子纪年”与“黄帝纪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智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春玲;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理想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D];厦门大学;2002年
6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7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建英;乌托邦理想的超越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霍修勇;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淑静;“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道明;“乡”与“市”和中国现代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是永骏;;茅盾小说文体与二十世纪现实主义[J];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3 解志熙;;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论《围城》的现代性[J];文学评论;1989年05期
4 旷新年;另一种“上海摩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林子;詹秦川;;唤醒沉睡的内心世界——《摩托车日记》[J];电影评介;2009年03期
2 兰孝峰;;辛亥革命之排满思潮的历史学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3 张重岗;;陈映真与彼岸的“革命”[J];华文文学;2008年01期
4 朱秀清;;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黄海霞;;探寻丁玲“革命意识”的内化轨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宏;主体认同、革命意识与人民美学——论张承志在新时期的文学实践[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6期
7 张甜颖;;试析电影《十月围城》中的青年人物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4期
8 章佳妮;;“上海摩登”的另一种想象——论蒋光慈小说的先锋性[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9 张意薇;;鲁迅与瞿秋白诗学观及旧体诗词创作比较论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吴翔宇;王钟屏;;论《红岩》的“身体”革命意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文思启;;三民主义中的传统文化[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衣芳;;论解放思想的动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高哈·拉扎;苏吉·辛格;;印度25年来公众理解科学研究及科学传播简史[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6 于悦;张艾然;周强;;“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7 应建庆;叶晓璐;;批判意识与解放教育学——从弗莱雷“意识化”概念看提问式教育的革命力量[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8 王晶;刘彦喆;;从服饰色彩的性别变迁看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秋云;[N];中国邮政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林艳;[N];福建日报;2006年
3 王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4 怀仁县煤炭运销公司 王兴红;[N];朔州日报;2008年
5 陈樱樱;[N];美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洁 闫锐;[N];河北日报;2011年
7 子亭;[N];成都日报;2006年
8 欧阳观 香港《大公报》;[N];世界报;2008年
9 厉华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N];北京日报;2011年
10 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秦绍德 复旦大学社科部主任、教授 桑玉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童兵 复旦大学教授、社科部副主任 高国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蒋学模 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孙承叔 陈学明;[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彬;“改造”话语与延安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2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瑞兰;知识分子“身份的塑造”[D];复旦大学;2010年
4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厚均;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学永;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瑞艳;安德森“类型学”唯物史观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晓霞;潜隐的守望[D];河北大学;2013年
2 袁琳;启蒙意识与革命意识的互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海霞;“自我”与“革命”的交织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金海;革命·文学·转型[D];山东大学;2011年
5 任杏媛;革命叙事与图像政治[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常丽娟;被遮蔽的另类现代性[D];新疆大学;2011年
7 刘晓娜;革命华彩与颓废之魂[D];河北大学;2013年
8 高丽娜;革命叙事下的隔代对话[D];延边大学;2010年
9 温雪;从金融危机的爆发论资本主义“替代”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10 王贝贝;后新时期的都市日常叙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惊不破的桃源梦——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城乡对立描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