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麦克卢汉与波斯特媒介诗学主体性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6 02:38
  文章在媒介诗学研究的视域下,对麦克卢汉和波斯特的主体性思想进行分析比较。麦克卢汉和波斯特从媒介本体研究出发,分别探讨了媒介与“人—主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媒介时代确立主体的位置。文章通过媒介理论与文论的互文性阐释,展现出二者媒介诗学主体观的建构与文艺理论的深刻关联。同时将二者的主体观放置在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化的历史思潮中进行考察,力图呈现出媒介诗学的主体性问题在20世纪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转变以及内在逻辑。文章主体共有三章,外加绪论与结语。绪论部分界定“媒介诗学”、“主体性”等相关概念,介绍了选取麦克卢汉和波斯特进行比较的原因,以及二者的研究现状,并梳理了“主体性”思想在西方诗学史上的发展历程。第一章分析对比主体的感知方式,从身体的角度分析媒介与主体的关系。麦克卢汉认为主体是一个感知的而非阐释的存在,他把人当作独立感知的主体,而媒介则作为人的功能性延伸从属于人类。波斯特的“人—机交互理论”则认为人的身体与机器交互共生,人的主体性被消解。第二章分析对比麦克卢汉与波斯特关于主体话语身份的观点。麦克卢汉试图用电子媒介对整体感观的延伸形成完整感知,完成对工具理性的救赎,再次确立人的主体身份。波斯...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媒介诗学主体性问题的源起
    第一节 媒介诗学的内涵
    第二节 媒介诗学主体性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主体的感知方式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感知革命”论
    第二节 波斯特的“人—机新感性”论
    第三节 儿童与天线宝宝——电子媒介的感知悖论
第三章 主体的话语身份
    第一节 单向传播时代的权威中心
    第二节 双向传播时代对中心的消解
    第三节 “地球村”与“数据库”——主体话语场域的区隔
第四章 媒介时代的主体境况
    第一节 “第一媒介时代”与现代性主体的建构
    第二节 “第二媒介时代”与后现代主体的消解
    第三节 媒介诗学与主体性批判的来路去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0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00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