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中的女性命运

发布时间:2016-12-27 09:41

  本文关键词: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3年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中的女性命运

王秋月  

【摘要】:曾野绫子是现代日本的女作家。从出登文坛开始就受到许多关注,并和有吉佐和子并称为“才女”。曾野绫子作为作家除了创作小说外,也发表了许多随笔等作品,是现在依然活跃在日本文坛的文学家。 因为曾野绫子的作品中经常描写人的丑陋面,所以许多人给予曾野绫子否定评价。然而,,读曾野绫子的作品,经常感到作者对于社会问题、女性问题等的关心。 本文所选的《虚构的家》中描写了两个家庭中三个女性的命运。国子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贤妻良母,然而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和溺爱致使儿子自杀。雅子是受苛刻的家制度压迫的代表女性,忍受着丈夫和儿子的暴力相向。而圣子是现代女性的代表,作品中表现出了她对家父长制度的反抗以及对于自由、独立的追求。作为女性作家的曾野绫子经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在家庭生活中对于女性问题的关心。 《虚构的家》中所描写的三个女性可以说都是上流社会的人。乍一看像是生活的很幸福,而实际上却各自有其烦恼。这不仅仅是这三个人的命运,而是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命运。在分析了三人各自的命运后,本文分析了曾野绫子小说中不同女性命运的原因。 要分析作品中女性命运形成的原因作家本身的性别特征是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由于性别因素在创作时,必定对女性命运感同身受。我认为这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且曾野绫子的生长环境和经历也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从儿时开始,父亲对母亲暴力相加的印象深深印在绫子的脑海中。正因为清楚了解母亲的弱小和艰辛才使她对像母亲一样女性的同情日益加深。绫子作品中经常以这样女性为主人公唤起社会人的共鸣。 其次,女性命运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昭和时代日本社会依然有家父长制度的残留。在这样的制度下,许多女性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如同玩偶般被男人玩弄。我认为这是那个时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 除此之外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和女性命运有着紧密联系。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们渐渐能够掌握自己的幸福,迎来更好的生活。 最后,女性自身的性格是女性命运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作品中,国子盲目的爱孩子,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最后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和家庭的悲剧。雅子是性格上怯懦的代表。受到丈夫的暴力相向也没有反抗的勇气,被儿子像佣人一样使唤也无言的忍受。她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结果也必定是不幸的。和这两人不同,圣子是位新女性,她大胆挑战家父长制度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圣子最后的命运虽没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但有反抗意识必定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本文的最后概括了《虚构的家》中不同女性命运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晶;动荡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日本战后女性文学之管窥[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叶琳;;论日本战后女性文学的创作风格[J];外语研究;2010年06期

3 郑宝香,俞贤淑;日本战后女作家群体的形成及原因[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春英;;战后日本女性文学萌生的时代土壤[J];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5 肖霞;;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J];文史哲;2010年05期

6 李晓杰;曾野绫子の家庭教育小说とその教育思想[J];日本学论坛;2002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姜春梅;;从女性文学看日本婚姻观变化[J];长城;2011年12期

2 云菁;;在崩溃家庭中自我救赎——谈柳美里《家梦已远》中的人物和主题[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云菁;;因需而建家庭对自我生命的关照——以“死亡与重生”四部曲为中心浅析柳美里的新式家庭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邹洁;;论日本战后女性作家[J];世纪桥;2008年01期

5 邹洁;;论日本当代女性文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叶琳;;论日本战后女性文学的创作风格[J];外语研究;2010年06期

7 周萍萍;;承传与摒弃:论日本女性文学中的道德观衍变[J];外国语文;2012年04期

8 杜威凡;;从《东京岛》看桐野夏生文学创作的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3年21期

9 刘春英;;战后日本女性文学萌生的时代土壤[J];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凯凯;简论日本战后“反战文学”的暧昧性[D];郑州大学;2011年

2 侯冬梅;没有构图的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希;津岛佑子文学の女性意识につい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4 韩佳纹;日本女性建筑师创作研究(1950-2010)[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金涛;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恶女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陈乔;柳美里文学中对日本传统家庭的解体和重建探索[D];东华大学;2013年

7 李秋菊;用女权主义观点考察林京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河北大学;2013年

8 姚远;论《甜蜜的房间》人物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斋藤绫子,范倍;织泪成曲:哭泣的政治与重塑女性公共领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贺根民;;道德箴规与中国文学叙事的救赎情结[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3 王新生;;“昭和的阿吉”——读什么样的外国史[J];博览群书;2009年06期

4 孙科;姜建红;;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兴起的文化语境[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晶;动荡时期的日本女性文学——日本战后女性文学之管窥[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王宗杰;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5期

7 陈晓明;勉强的解放:后新时期女性小说概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3期

8 宋成华;日本男女差别的现状及形成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吴菲;任常毅;;并非因为肤色——对有吉佐和子的《非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田晓虹;战后日本婚姻关系的整合与冲突[J];日本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山;;献身艺术的女性[J];海燕;2004年12期

2 郭剑卿;石凤珍;;城市·精神故乡·女性命运——蒋韵《我的内陆》阅读札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冯昊;;从“离婚”看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命运之侧面——以三篇同名小说《离婚》为例[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3期

4 李海燕;;女性命运的变异──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叙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丁俊玲;;哀矜而勿喜——论张爱玲作品中的“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兴芬;;《拾遗记》女性命运的文化透视[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7 许瑶;;共同关注下的他者形象——试比较白玫、贞贞女性角色主体性的缺失[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马藜;王美丽;;妥协与反叛——《金粉世家》中女性命运与女性现代意识的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桂荣;贲春昉;;白先勇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命运的沉浮[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樊星;;女性命运的自我追问——当代女性长篇小说命运主题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生;;走向心灵深层——评《七宝楼台》[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2 袁珍琴;;生命隐私·女性命运·历史劫难的无遮展现——虹影《饥饿的女儿》之多维解读[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罗俊容;;从《奥赛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看女性生存困境[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乔琛;;女子无仪,吾何仪哉——浅谈女性心理对方维仪文学活动的影响[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毕淑敏;;《女心理师》自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7 汪政;;走向超越的灾难书写——论四川抗震文学的理论与创作[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韦杨艳;;以虚幻构筑越战真实——评《士兵的重负》中的真实与虚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雷达;;长篇:平稳发展和时有闪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10 何蕾;;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悲剧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磊;[N];文汇报;2008年

2 鲁宾;[N];文汇报;2001年

3 郝卫江;[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赵大河;[N];光明日报;2007年

5 贺仲明;[N];文艺报;2000年

6 金雅;[N];文艺报;2001年

7 陈熙涵;[N];文汇报;2003年

8 杨丽;[N];山西日报;2009年

9 吴闻;[N];中国妇女报;2003年

10 李芝芳;[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贺安芳;追寻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金美英;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金凤;保罗·利科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月;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中的女性命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海燕;冲出围城的艰难与女性命运的变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佟继萍;海上繁华与浮世人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瑞兰;女性命运的悲情书写[D];云南大学;2010年

5 赵媛琴;丁玲与鲁迅:女性命运的共同关爱与书写者[D];延安大学;2011年

6 赵伟;芳菲下的遮蔽[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朴·娜塔莎(Pak Natalia);论《长恨歌》对女性命运的探索[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贾颖妮;边缘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9 孙鹤云;萧红与姜敬爱的小说创作比较研究——以小说《生死场》和《人间问题》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于娜;传统樊笼里的女性悲歌[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8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