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年鉴》与《艾丽丝自传》——圈子文学、影射小说与文本生产
[Abstract]:In the twenties and thir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a group of modernist artists' Sharon culture circle appeared on the left bank of Paris, which provided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for the circle literature and the insinuating novel. Barnes' Yearbook of Ladies and Stein's autobiography of Alice take two different salon circles as the insinuating objects and adopt coding and ventriloquist methods of text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takes the expression of sexual poli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while the latter focuses on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image and the propaganda of self-literary value. Different creative purpose and text production mode also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ext marketing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15YJC752003)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4CG32)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国法;;论艾丽丝·默多克类型化创作的动因[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赵宁;;执著的痛楚与诗性的超越——艾丽丝·蒙罗的中年情怀[J];名作欣赏;2012年33期
3 于艳平;;从《荨麻》读解艾丽丝·芒罗的婚恋观[J];长城;2010年10期
4 高崇毅;;艾丽丝·蒙罗的过去之旅——论《沃克兄弟牛仔》中的怀旧情愫[J];山花;2013年12期
5 王珍珍;;一本正经的“滑稽”——《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荒诞艺术[J];作家;2013年16期
6 斯·库布里克,弗·拉斐尔,汪伟;紧闭双眼[J];世界电影;2001年05期
7 黄秀国;;魔鬼还是天使?——评《盲刺客》中的姐姐艾丽丝·蔡斯[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周小平;贝尼托医生:双重的孤独人——读艾丽丝·亚当斯《最后的美丽城市》[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9 梁玲;;生命激情的熄灭——《小镇畸人》中艾丽丝人物的分析(英文)[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0期
10 刘玉红;城市文明与乡土情结的心理挤压——艾丽丝·蒙罗的《家当》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采写 潘小娴 张建平;爱与背叛的悲剧传奇[N];信息时报;2003年
2 刘效仁;费神的短篇[N];安徽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佳;艾丽丝·蒙罗的《逃离》中的逃离主题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周晓玲;艾丽丝·蒙罗《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开泛;叙事“迷宫”:艾丽丝·默多克小说的时间与空间结构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洪建;求善:艾丽丝·默多克《大海啊,大海》中的道德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杜燕姝;艾丽丝·默多克中期作品的互文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6 唐美兰;镜像中的“自我”呈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53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35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