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的黑暗:拥抱那不可言说
[Abstract]:......
【分类号】:I56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玉蔚;爱的选择——解读伍尔夫的小说《黑夜与白天》[J];名作欣赏;2003年08期
2 盛宁;关于伍尔夫的“1910年的12月”[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3 马小丰;伍尔夫小说的背景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张薇;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兰守亭;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悲观意识[J];天中学刊;2003年06期
6 武跃速;伍尔夫小说中的生命意义诉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苟丽梅;解读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思想蕴含[J];社科纵横;2004年04期
8 程爽,孙冬;试析生活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作的影响[J];学海;2004年04期
9 李晓文;;再论伍尔夫的妇女写作观[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袁素华;;论伍尔夫的“重要瞬间说”[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雪梅;;解话中画,理文中纹 解读伍尔夫《海浪》中的立体主义叙事实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静;;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评弗·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技巧[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武炳新;流动着的伍尔夫[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杨莉馨;贝尔绘画艺术对伍尔夫小说的影响[N];文艺报;2012年
3 刘鹏凯;充满诗意的写作[N];海南日报;2004年
4 阎立 孔德琴(作者单位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从《简·爱》到伍尔夫[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张慧仁;西方的另一种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刘乃银;新发现的伍尔夫笔记与英国批评界[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我理解的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孔亚雷;我们的奋斗[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红梅;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6年
2 吕洪灵;情感与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继红;寻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学;2002年
4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燕;论伍尔夫在《海浪》中的生态意识[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慧;从赛普蒂默斯解析弗吉尼亚·伍尔夫[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扬晨;伍尔夫在《远航》中矛盾的帝国主义情结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蔡玮;失落中的探寻与怀疑[D];浙江大学;2010年
7 赵茜;伍尔夫小说的象征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亭亭;弗吉尼亚·伍尔夫新论[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成凤;寻求和谐[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许春芳;疯狂及其隐喻[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4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6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