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新加坡侨寓文人邱菽园南洋汉诗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7 15:46
【摘要】: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不安定使得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侨寓南洋寻找生路,其中以新马两地为多。邱菽园有着举人功名、丰厚家产和个人学识的优势,加上办报兴学和雅集诗社,很快成为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文坛领袖。他曾因巨额援助维新派起义受到政治牵连,又因经济破产备感世态的炎凉。困顿时期的邱菽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继续培植新加坡本土文化,他的岗位意识越来越在地化,诗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本土关怀。纵观其一生的诗文创作和文学活动,一方面邱菽园毕竟根在中国,爱国情结是割舍不断的,与同期南来的左秉隆、黄遵宪等人一样,邱菽园的诗文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时忧国情怀;另一方面,其诗文中开始描摹新加坡在地风土人情,也开始经营本土文人的交际圈。邱菽园丰富的文人交游经历及文人间诗文唱和,在在展示着汉诗在南洋地区的传播历程,同时,也勾勒着海外知识分子从花果飘零的无奈到自觉落地生根的移民心路。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339.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茅海建;;张之洞策反邱菽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进;;新加坡侨寓文人邱菽园南洋汉诗主题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6年05期

2 李海涛;曲晓范;;1904年新加坡《天南新报》宗旨变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焦宝;;论《清议报》诗词与“诗界革命”的发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张人凤;;庚子勤王前后康有为致邱菽园信札[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关晓红;陶模与清末新政[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2 余定邦;邱菽园、林文庆在新加坡早期的兴学活动[J];东南亚纵横;2003年06期

3 汤志钧;丘菽园与康有为[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4 段云章;戊戌维新的“天南”反响——以新加坡《天南新报》和邱菽园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1998年05期

5 汤志钧;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孙、康关系及其他——新加坡丘菽园家藏资料评析[J];近代史研究;1992年02期

6 赵令扬;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梅光达、丘菽园与康梁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耀汉;;项耀汉诗选[J];中国高新区;2008年05期

2 夏志义;汉诗俄译浅谈[J];中国俄语教学;1983年02期

3 赵东;;海外汉诗 欧洲诗歌小辑[J];诗歌月刊;2012年10期

4 赵东;;海外汉诗——香港诗歌协会专辑[J];诗歌月刊;2012年12期

5 赵东;;海外汉诗[J];诗歌月刊;2012年07期

6 刘爱华;秦洪武;;汉诗“象”与“意”的诗性关联及其英译处理[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7 李海松;潘登;;从主题与主题倾向视角看古汉诗“啼”之英译[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张磊磊;;汉诗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学理论;2011年35期

9 于欣;;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的对话功能[J];当代韩国;2012年01期

10 杨贵章;;古汉诗“啼”之英译阐释视角——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的统摄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严明;;从经典选本看东亚各国汉诗的特色[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2 张保红;;比较与翻译——以罗伯特·彭斯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三首汉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士觉;;越南古汉诗选辑[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朱易安;;论日本汉学家赖山阳的《日本乐府》——兼论比较汉诗学中的乐府传统[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5 ;周笃文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黄蕾;“五条腿走路”安联高管详解在华投资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刘波;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当代汉诗的内核[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王晓平;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陈先发;本土文化基因与当代汉诗[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沙野;城市生活对汉诗内容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6 马忠;汉诗写作必须遵循美的规律[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尚斌;当前汉诗的民族品性建构:杨键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清涛;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于欣;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王国彪;车天辂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芳亮;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权美花;高峰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慧;朝鲜朝后期汉诗诗学宗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辛小燕;观海林桧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3 宋丽娜;菅茶山汉诗中的中国文化影响和日本风土特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乃冉;金克己汉诗的主题意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吴悠;元代蒙古族汉诗作家考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丽玉;林植汉诗主题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7 黄s,

本文编号:2542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42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