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鲁迅与厨川白村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3 13:46
【摘要】:鲁迅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其多次有意义的“拿来”是分不开的。厨川白村及其论著是鲁迅一次有意义的“拿来”,“五四”之后的一段时期,鲁迅曾重视并翻译了厨川的文艺论著。从整体上来说,鲁迅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厨川产生了较大的共鸣。然而,随着鲁迅文艺思想的不断发展,其文艺思想又更多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从具体文学实践来看,这一时期《野草》的写作受到了《苦闷的象征》的诸多启发,鲁迅借鉴厨川“广义的象征主义”文学观念及具体的象征主义表现方法,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超越性;《野草》与《苦闷的象征》并非同一类型的文本,但却有着诸多内在的联系,除了象征主义文艺观,两者都表现出作家关于生命与自我的思考,内蕴着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本文意在从以上几个方面研究鲁迅与厨川白村的文学内在关联性,具体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是鲁迅对厨川白村及其论著的译介状况,尤其是对《苦闷的象征》的译介;二是比较分析《苦闷的象征》中的文艺思想与鲁迅的文艺思想,并以此发掘两者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三从具体文本形态出发,论述《苦闷的象征》对《野草》创作的影响,鲁迅在具体创作中的继承与超越,分析《野草》在鲁迅整个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性与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华;;《野草》:梦与忆之诗[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5期

2 李强;;厨川白村“现象”与“本体”的研究——谈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J];日本研究;2010年04期

3 汪卫东;;《野草》的“诗心”[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4 王得后;;鲁迅“中间物”思想三题[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期

5 陈方竞;;《苦闷的象征》与中国新文学关系考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方长安;;鲁迅文学观的发生与日本文学经验[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方长安;;日本文学知识与鲁迅对文学“关系”的言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8 赵小琪;;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9 李玉明;论鲁迅《野草》的精神心理结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0 鲍明晖;;梦 无意识 心灵——《野草》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相婷;异域养料与《野草》的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2 李瑞雪;论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靖;《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5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45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