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存在主义理论下《雅各布之屋》的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6 21:19
【摘要】:在伍尔芙的所有作品中,《雅各布之屋》是转折点之作,她不再受传统写作方式束缚,依从内心感召去开辟新的文学之路。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分析《雅各布之屋》,初读这部作品有些人或许会以为是男人的成长史,但细读后发现小说将不同女性在文中串联起来,通过对生活中不同瞬间的感悟叙述,展现了伍尔芙对生命真正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存在主义对伍尔芙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颖;;论英国作家伍尔夫作品的诗化语言评析[J];语文建设;2015年20期

2 倪坤鹏;;伍尔夫悲剧意识的成因及其对作品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年20期

3 毛晋华;;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炎;;存在主义理论下《雅各布之屋》的文本研究[J];语文建设;2016年23期

2 高灵新;;从《到灯塔去》管窥伍尔夫小说的诗意语言[J];语文建设;2016年14期

3 王红丽;;塔之惑——《到灯塔去》的象征主义研究[J];语文建设;2016年11期

4 王颖;焦婕;;伍尔夫在《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呈现[J];语文建设;2016年08期

5 康宁;;英国作家伍尔夫的语言特色[J];作家;2015年24期

6 陶超;;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研究[J];语文建设;2015年26期

7 任颖;;论英国作家伍尔夫作品的诗化语言评析[J];语文建设;2015年20期

8 陈江宏;;隐喻理论下浅析《到灯塔去》中的叙事策略[J];语文建设;2015年17期

9 马红英;;认知语言学理论下伍尔夫《到灯塔去》语篇探析[J];语文建设;2015年08期

10 赵婵;;弗吉尼亚·伍尔夫《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J];语文建设;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倪坤鹏;;伍尔夫悲剧意识的成因及其对作品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4年20期

2 毛晋华;;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3 岳峰;论《到灯塔去》的“非个人化”[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华;;对岑麒祥介绍雅各布逊一文的补充[J];国外语言学;1983年04期

2 瓦尔特·马蒂亚斯·迪格曼 ,林伟中;旧货商雅各布[J];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1期

3 尤雷克·贝克尔 ,郑寿康 ,郭鸣琴;雅各布说谎(节译)[J];当代外国文学;1993年04期

4 ;性格[J];当代电影;1999年03期

5 树才;马克斯·雅各布:“向天空诉说着真实”[J];外国文学;1999年05期

6 雅各布生;雅各布生幽默画[J];语文世界;2005年Z1期

7 罗选民;传统与革新: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逊──纪念罗曼·雅各布逊诞辰100周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木马;;将儿童视为老师,那么人是伟大的——读《雅各布的鸡》[J];中国校园文学;2009年Z1期

9 马克斯·雅各布,董纪平;马克斯·雅各布散文诗选[J];散文诗;2004年21期

10 龙真;;艾文·雅各布:绕不开的独裁者[J];今日财富;2008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方远;雅各布预计:高通2013财年增长20%[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本报记者 赵志芳;雅各布·卢的海外第一站[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早报记者 陈月石;美国财长雅各布·卢今起访华[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傅桦;“船长”雅各布:在中国寻找核心投资公司[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陈超;日本首例雅各布病患者死亡[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晓薇;“破局者”雅各布·卢[N];华夏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赵霞;艾文·雅各布:向中国“移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新一 编译;马克·雅各布 在异议中成长[N];中国服饰报;2011年

9 蔺玉红;高通期待中国启动3G[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王渝生;科学世家伯努利家族[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祥宇;从冲突到融合—雅各布视角下折射出的美国社会的变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王晓霞;乌韦·约翰森在《关于雅各布的种种揣测》中的真实追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曹晓玲;《雅各布的房间》中主人公雅各布的人物塑造[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史良;“回忆的模仿”[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2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62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