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5 02:02
【摘要】: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是以韩国李氏朝鲜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1592-1598年爆发的壬辰倭乱(又称万历朝鲜战争)为史实依据所创作的小说,在朝鲜广为流传。它是古代朝鲜最为著名的汉文小说之一,被誉为朝鲜的《三国演义》。中国学界目前对《壬辰录》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从史料角度还原小说中的历史事件,或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上,对其从文献学角度对各个版本成书的考证、以及将小说文本从思想文化层面加以探究的则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壬辰录》故事有相当一部分与朝鲜文人野谈笔记有密切联系,值得深入探讨。笔者比勘了迄今所见的分属于简本、繁本两大版本系统的六种《壬辰录》版本,并对朝鲜野谈笔记中涉及倭乱的人物故事进行详细爬梳,在版本考察和文学文化解析的基础上,开掘出《壬辰录》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多重社会文化蕴涵。论文正文部分为四章十一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倭乱小说《壬辰录》成书及版本考述”。以文献学角度,探究小说《壬辰录》从纪实文学(倭乱史料、文人传记、辞表奏章等)到简本、繁本两大系统的流变过程,并大致划定成书时间。第二章为“倭乱小说《壬辰录》人物群体研究”。笔者选取了小说中“爱国将领”、“义妓事迹”和“僧兵故事”三个代表性的人物类别加以考察,揭示了对爱国将领书写的“历史-文学”变异性重构的原因,义妓故事“伦理二难”背后的朝鲜性理学思想和“实学”思潮对朝鲜佛教观念的冲击,以突显《壬辰录》折射出的文化思想因素。第三章为“《壬辰录》与朝鲜野谈笔记的关联性探究”。《壬辰录》人物故事与朝鲜文人野谈笔记有着密切关联,重出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青邱野谈》、《东野汇集》、《锦溪笔谈》等二十余部野谈笔记小说进行爬梳,摘录出涉倭乱事件资料和人物故事,从情节重现、同题异构两大视角,探究朝鲜野谈笔记对《壬辰录》成书独特的文献价值。第四章为“《壬辰录》所反映的多重社会文化内涵”。以朝鲜的“关羽崇拜”及其成因为核心,探讨关羽形象英雄衍化背后的朝鲜民族自尊心理;从小说叙事者“为尊者讳”和“劝谏揭露”的二元补衬,探究儒家理性意识的渗透和矛盾。通过对韩国汉文小说《壬辰录》的研究,可以从小说本事发掘朝鲜民族精神,从故事流变发掘朝鲜士人心态,从文学背景研究中朝文学文化关系,以此揭示《壬辰录》以儒为本的文化蕴涵和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312.6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香花;;“四七之辩”的肇始、系谱化及其“终结”——16至19世纪朝鲜儒学的逻辑进程[J];中国哲学史;2013年04期

2 靳大成;;走出东北亚历史叙事的迷雾——《壬辰倭乱》中译本序[J];文化纵横;2013年04期

3 褚大庆;;试论韩国古代汉文小说的美学风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小龙;;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对朝鲜汉文小说的影响[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5期

5 崔雄权;;试论韩国朝鲜文学的概念及其文化审美特征[J];东疆学刊;2009年03期

6 李时人;聂付生;;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尚胜;;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的透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1期

8 闵宽东;;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之出版情况[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1期

9 崔溶澈;金芝鲜;;中国小说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郑沃根;;中国小说的传播与朝鲜初期儒教的统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正恩;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在韩国的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萌;儒学视域下的朝鲜汉文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钟九;壬辰倭乱时期全罗道社会状况与义兵运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锦兰;朝鲜朝历史军谈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2 田润辉;以壬辰倭乱为背景的汉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利芳;朝鲜汉文历史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金洪培;壬辰倭乱与朝鲜文化对日本的传播[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7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87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