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城堡隐喻-《哈姆莱特》与基督教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2020-04-10 20:13
【摘要】:《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四百多年来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和学者的关注,关于它的研究著作及论文层出不穷。其中,城堡是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的一个场景,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基督教理论、心理分析理论和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城堡的象征意义来探究《哈姆莱特》中城堡的基督教空间。城堡分为城内、城墙和城外,分别象征着地狱、人间和天堂这三重基督教空间。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城内世界被视为地狱,以老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城外世界被视为天堂;而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城外与城内之间的世界被视为人类世界。其中,克劳狄斯是魔鬼的象征,老哈姆莱特是天使的象征,哈姆莱特是人的象征。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基督教理论为基础,将城内、城墙和城外分别视为地狱、人间和天堂这三重基督教空间。城堡内的世界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堕落的伊甸园,也就是地狱。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分别可以被看作是蛇和夏娃。城墙代表处于城内和城外的中间世界,也就是以欲望为代表的地狱和以天使为代表的人间的过渡世界。哈姆莱特因同时肩负匡扶正义和复仇的责任而被视为救世主耶稣和复仇者耶稣的化身,他也可以被视为处于地狱和天堂之间的人间的代表。因此,城墙可以被视为人间。城外的世界可以被看作是天堂。老哈姆莱特因其完美的品德而被视为亚当的化身。与城内的堕落世界相比,城外的世界秩序井然,更加自然纯净。因此,城外可以被视为天堂。第二章结合心理分析理论对城堡内的人物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以及老哈姆莱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进行分析。城内的克劳狄斯因其心中充满邪恶、身上背负罪恶而被视为魔鬼。城外的老哈姆莱特因其强大的超我,即强烈的道德感,而被视为天使的化身。哈姆莱特的自我能平衡好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即他可以理性地处理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因而被视为处于天使和魔鬼之间的人。第三章中,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克劳狄斯因其贪婪堕落被视作萨蹄尔,他也类似于伊甸园中的蛇,也就是魔鬼;哈姆莱特因其身兼匡扶正义的和复仇的责任而被视为赫拉克勒斯,他也可以被视为是英雄。老哈姆莱特因其完美的品德被视为是许佩里翁,他也类似于天使。萨蹄尔、赫拉克勒斯和许佩里翁不仅可以被看作是魔鬼、人和天使,也可以被看作是地狱、人间和天堂这三重基督教空间的象征。本文的结论如下:首先,从叙事技巧角度来说,莎士比亚通过讲故事和画画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哈姆莱特》中的基督教空间图。其次,《哈姆莱特》这部作品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对神、人和鬼关系的思考,以及人在宇宙中位置的重新定位。再次,哈姆莱特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和基督教信仰者。他的恐惧,焦虑和忧郁,一方面是由城堡的封闭结构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源于新科学和新时代发展的影响。最后,剧中城堡内发生的一系列谋杀、乱伦、毒杀、复仇、篡位等主题和情节成为后世哥特小说的主要元素;城堡也成为后世哥特小说必备的场景。《哈姆莱特》为后来哥特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哈姆莱特》是一部描绘基督教空间的悲剧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燕;;莎士比亚的鬼魂:《哈姆莱特》中的政治伦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2 曾思艺;;从性格转化过程看哈姆莱特的踌躇——也谈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谷珊;;浅谈《哈姆莱特》的语言特色[J];语文建设;2017年24期

4 孟令怡;;高中课文《哈姆莱特》节选文与原著的对立统一[J];青年文学家;2016年33期

5 苏杭;;浅析《哈姆莱特》的悲剧性[J];青年文学家;2017年23期

6 闫思彤;;试析《哈姆莱特》中的毒药意象[J];赤子(下旬);2016年09期

7 江俞璇;;人性的罪恶与矛盾——读《哈姆莱特》有感[J];作文通讯;2016年02期

8 班亚平;;浅析《哈姆莱特》的悲剧形态[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9 王飞;;从哈姆莱特的独白看《哈姆莱特》的结构[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小凤;;时空之恋:观众眼里的《哈姆莱特》[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杨正润;《哈姆莱特》是自传剧吗?[N];文艺报;2002年

2 梁超群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冰炭遇合间听到《哈姆莱特》在回响[N];文汇报;2015年

3 侯红武;养老责任谁来担[N];山西日报;2013年

4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方园;城堡隐喻-《哈姆莱特》与基督教空间叙事[D];西南大学;2018年

2 孙悦;夜宴:中国电影跨文化改编个案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3 金艳;从文学文体学分析莎剧《哈姆莱特》的汉译[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嗣源;《喜马拉雅王子》与《哈姆莱特》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张聪;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哈姆莱特》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莹;肯尼思·布拉纳版《哈姆莱特》(1996)中的情感暴力美学[D];西南大学;2017年

7 张敏;莎士比亚的命运观简析[D];苏州大学;2012年

8 周文;《哈姆莱特》之“神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琳;莎士比亚悲剧的生态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小花;论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教育意义及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2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22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