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象征性的联结纽带”:论《藏身之所》中的地方依恋

发布时间:2020-04-13 20:51
【摘要】:约翰·埃德加·魏德曼是当代著名的非裔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与其家族渊源密切的霍姆伍德社区为背景。魏德曼对此地的迷恋成为其作品中的一个独特元素。“霍姆伍德三部曲”标志着魏德曼对霍姆伍德的回归及其文学创作思想的成熟,作为其一的《藏身之所》更是独具匠心。《藏身之所》的背景设置在霍姆伍德社区和布鲁斯顿山。这两个地方承载着两位主人公与历史、现实、家庭及社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然而,目前尚未有评论专门论述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布鲁斯顿山和霍姆伍德社区的依恋。本论文聚焦于《藏身之所》中的地方依恋,致力于挖掘小说中人地关系背后蕴含的魏德曼的创作思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地方依恋便成为学术热点。作为联结人地的象征性纽带,地方依恋聚焦于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隐含在地方中个人、集体或者文化建构的象征性意义,如与家庭、宗教或者文化的联系。本论文以地方依恋为理论框架,以其时间属性为线,通过聚焦于两位主人公对小说中两个特定场所的依恋来揭示地方对于他们的意义以及地方依恋背后蕴含的象征性意义,旨在挖掘魏德曼对于非裔美国人历史、身份、以及对家庭和社区的认同等问题的探讨。本论文分为三章,试从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三个时间维度来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地方依恋。在介绍《藏身之所》的背景及重要意义之后,论文首先讨论地方依恋与记忆的内在联系:地方承载历史,地方与过去所经历的人与事在记忆中融为一体。小说中贝丝与汤米的地方依恋承载了他们对过往经历以及家族历史的迷恋。论文紧接着聚焦于地方依恋对于主人公现时体验的意义:布鲁斯顿山成为了贝丝与汤米躲避外面世界的避难所,以及重获直面现实的勇气的精神家园。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未来的角度探讨了地方依恋对于个体和集体的意义。地方依恋蕴藏着与家人、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对于个体的身份感至关重要。贝丝与汤米最后回归霍姆伍德社区的行动象征着他们重获对家庭与社区的认同,为他们自己以及黑人群体对抗种族歧视,解决面临的问题点燃了希望。这是非裔美国人应对创伤以及现实问题的应取之策,同时也是魏德曼面向非裔美国人群体的呼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建南;郭h蚯,

本文编号:2626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26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