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神经症心理

发布时间:2020-04-30 21:44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特殊性格的形成过程,并将美国南方家庭诸多方面的发展和个人的心理成长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约克纳帕塔法王国”这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其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病态人格的形成反映出南方家族衰落的原因及生存的普遍问题和意义。 截止到目前,国内外学者多采用弗洛伊德或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福克纳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但由于精神分析学派注重个体原欲而忽视家庭与个体在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关系,故而有一定的缺陷性。本文采用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凯伦·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神经症人格,解析其病态人格形成的深层心理学原因,并指出该理论对分析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运用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本文分析了福克纳创作心理中的三种病态神经症人格倾向。其作品中塑造的众多神经症人物的性格和病态行为也体现了作者焦虑心理的投射。通过剖析《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八月之光》中主要人物的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过程,本文从人物的思维和行为两方面解读了社会和家庭在三种神经症人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为采用新精神分析心理学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括神经症人格的形成原因,指出父母的畸形心态和行为是诱发孩子神经症焦虑的主要因素,而社会人文历史环境的影响促使其病态人格进一步发展。自小缺失的正常心理成长环境造成幼童无法正确处理社交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断增强的神经焦虑迫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离,当病态人格发展进入白热化阶段,理性思维完全迷失在完美的理想自我之时,标志着健康人格的损伤,最终将导致肉体的自毁、自虐或自弃。 通过家庭因素与病态人格,病态心理的起因和理想自我的构建,现实自我与内心冲突的关系,本文认为:威廉·福克纳从宏观社会与微观家庭、畸形关系与病态人格等方面书写出一部部美国南方家庭的精神衰亡史,从神经症心理层面剖析了主人公的社会属性、家庭属性及个人属性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他所塑造的性格鲜明的南方人物在心理分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发了众多作家和读者持续关注个人心理的形成。在文学领域,他独树一帜,从南方社会背景、清教主义、门第观念等方面描绘出众多的病态人格形象,影响了与之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成为美国南方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溢;颜晓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罗沙·科德菲尔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常磊;王秀梅;;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消费主义文化透视[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3 伍晓慧;;《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对世界的隐喻与反思[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4 黄薇;;芬芳的玫瑰悲伤的恋歌——《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5 钟京伟;郭继德;;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6 仪爱松;;福克纳作品中希腊文化传统的张力与思辨——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例[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7 朱丽;;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汇流》论美国南方淑女形象的衰败[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8 吴永红;;《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影子人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小林;;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德博拉折桂[J];译林;2011年04期

10 李曼;;福克纳的神话——《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2 张慧仁;;自然:内心的需要——福克纳超越时代的自然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文书;;种族主义的余辉——简评福克纳的《夕阳》[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徐青;;福克纳:一个现代乡土作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李玉颖;;福克纳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初探——析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徐姗;;从《百舌鸟之死》解读哈帕·李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严艳;;美国南方旧道德摧毁的一朵玫瑰:论爱米丽的悲剧人生[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潘绍玺;;爱米丽的表——一个关于时间的隐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华栋;挤出南方土地的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戴纪尧;威廉·福克纳,或者痛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郭伯雄与澳国防部长福克纳共同发表联合声明[N];解放军报;2010年

4 杜鹃;美国独行刺客回国要继续行刺本·拉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佟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直面福克纳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书评人 徐则臣;福克纳的遗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张慧仁;小说创造了福克纳[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邹海仑;中国福克纳文学介绍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八月的下午,麦卡勒斯的孤独[N];文学报;2005年

10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辉辉;美国南方文化视域中身体隐喻的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5 代晓丽;福克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叙事修辞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虚锋;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1877—192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历史文化冲突下的生存之路—福克纳的印第安故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兆撰;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青岛大学;2010年

3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汪莹;来自南方腹地的悠远根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秀萍;论福克纳作品主题和风格的普适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邹黎明;人类灵魂永恒的守护者——试论福克纳前期作品中的道德拯救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匡骁;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与福克纳思想及创作的渊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曹梦月;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下的《村子》[D];安徽大学;2010年

9 唐艳玲;技巧后的爱恨忧思——从《喧哗与骚动》叙事技巧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慧;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6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46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