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家园追寻:拉希莉小说中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05-25 05:07
【摘要】:裘帕·拉希莉是当代备受瞩目的印度裔美国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等多项文学奖,《纽约客》杂志称她是“年龄不超过四十岁的二十位最佳作家之一”。拉希莉在作品中以平静的观察和细腻沉着的笔触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印度裔移民形象;而且,她细致刻画了印度裔移民在多元文化夹缝中的家园追寻和身份认同的变迁,展现了移民身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本论文借助“家园”及“家园意识”相关理论、批评和“身份认同理论”等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拉希莉作品中印度裔移民形象和家园追寻主题的分析,探讨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复杂性。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借助阿玛蒂亚·森“单一身份认同”的观点,分析了印度裔移民为拥有稳定的家园,认同于单一文化,或沉浸在“回忆”和“返乡”之中、或疏远印度文化亲近美国文化的不同选择。第二章使用斯图亚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的理论及“混杂性”理论,论述了在印度裔移民的单一身份认同出现危机并松动的情况下,“融合的家园”和混杂性认同之形成。第三章结合“世界主义”理论和“多重身份认同”观点,通过分析第一代移民承认自己既是“印度人”也是“美国公民”的双重身份,以及移民第二代身份认同的多样选择,探讨其文化身份从混杂性走向多元化的可能性。本论文关注拉希莉研究者较为忽视的移民身份认同演变问题,认为拉希莉作品凸显了两代移民在身份认同上迥然相异的抉择,刻画了移民身份认同的前后变迁,无不显示着作家通过艺术形象探寻移民身份认同问题的思想深度:移民的家园是包容的、开阔的,移民的文化身份是混杂、多重、变化的,以多元、开放的态度寻找家园与身份或许才是移民的出路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百岁高龄老人参加百米赛跑夺冠[J];中国老年;2016年22期

2 高石;;黑利:印度裔的“御姐”,联合国的“美国面孔”[J];时代邮刊;2017年14期

3 郭又新;美国的印度裔移民——美国少数民族成功的典范[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李原;;印裔的家园[J];世界知识;1988年19期

5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6 李琴;;性别、种族、代际——美国印度裔移民妇女的政治参与[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7 何宏;高福;杨永弘;;中德链球菌合作研究的推动者——辛·查特瓦教授[J];科学通报;2016年34期

8 郭又新;印度移民,跻身美国金字塔顶[J];世界知识;2004年20期

9 陆亦琦;;语言的蚕茧[J];中国广告;2018年01期

10 方帆;;拥有巨大权力的美国家长[J];书摘;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时语;从印度裔的成功看美国华人教育理念的短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

2 ;英国十分之一儿童生活在跨种族家庭[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吴铮;清算殖民旧账,马来西亚印裔集会索赔[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李向群;印度裔美国人让人刮目相看[N];光明日报;2002年

5 记者 刘琼;跨国巨头缘何青睐印度裔CEO[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新华社记者 马丹;为何硅谷高管印度裔多于华裔?[N];科技日报;2015年

7 卢铮;印度裔CEO执掌花旗权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卢铮;印度裔CEO执掌花旗集团权杖[N];经理日报;2007年

9 下木;印度裔高管名震硅谷背后[N];惠州日报;2015年

10 王睐;德国16岁印度裔少年解决 350多年前牛顿未解难题[N];工人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天;家园追寻:拉希莉小说中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D];西北大学;2018年

2 杨倩;美国印度裔移民对美印关系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田红娜;移民美国的印度人研究(1965年以后)[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婷婷;飞散的女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程莹;美国西印度裔黑人与美国黑人整体形象的改善[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6 朱鸿飞;美国移民政策的调整与印度移民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5年

7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嘉;经由他者的身份书写:印度裔作家的曼·布克奖获奖作品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9 陈明燕;斐济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1871-1970年)[D];聊城大学;2017年

10 史博伟;新世纪以来印度裔政治游说有效影响美国南亚政策的原因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79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9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