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迷失、追寻与成长:作为成长小说的《所罗门之歌》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25 11:45
【摘要】: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以生动的黑人形象、精彩的情节和深远的主题意义而闻名。对于她的第三部作品《所罗门之歌》,大多数评论家关注的角度是该小说的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追寻、叙事策略等方面。而作为莫里森迄今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它讲述了奶娃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探究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及如何战胜自身弱点最终找到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莫里森的小说和参透其间的深刻文化内涵。论文认为:美国北方城市的黑人主人公通过重返南方乡下的寻根之旅,重建了自己的文化身份,获得了成长。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莫里森的生平和作品、《所罗门之歌》的主要故事梗概、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结构以及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理论框架,该部分首先回顾成长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讨论了美国成长小说所具有的基本写作特点,最后解释《所罗门之歌》为什么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第二章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剖析主人公的迷失,包括消极的自我、畸形家庭里的畸爱、爱与欲的困惑以及对黑人文化的抗拒。第三章探索主人公奶娃的追寻与成长,主要分析他如何追溯家族历史的过程以及从中得到的成长。这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追寻与成长正是这部成长小说的主题。第四章分析作为成长小说的《所罗门之歌》所具有的特殊性,从边缘文化中的边缘人形象、成长与反成长的并叙和“回归式”的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是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概括总结,指出该部小说对成长小说的丰富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处在文化夹层中的边缘人该如何找到健康成长的道路,这对现代社会的青年成长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纪萍;;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重读《所罗门之歌》[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文,唐旭;“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孙胜忠;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芮渝萍;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680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80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