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斯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图文】:
二)国外研究现状纪三四十年代,国外学者就借助象征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角度出发,对福斯特作品展开了深入细得了丰硕成果。约翰·B的《E.M.福斯特的成就》1研究了福斯的根植于早期英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体悟。马提尔·罗丝(Martial福斯特》2从整体上梳理了福斯特的人生轨迹和创作经历,,并简学创作。温蒂·莫法特的著作《一段未被记录的历史:E.M.福一部从福斯特性取向入手,将其私人情感经历与文学创作、公的传记。对近十年国外福斯特研究现状有更直观的了解,现运用 Citesparster 或 Edward Morgan Forster 为主题词,搜索到的 Web of的 120 篇论文,制成福斯特研究关键词的可视化图像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冉冉;;“出走母题”内涵及女性出走原型追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2 许娅;;电影《霍华德庄园》中的女性身份建构[J];电影文学;2014年19期
3 綦连胜;;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福斯特含蓄的语言特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张莹;;论爱·摩·福斯特三部幻想小说中的原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李跃;;“婚姻”与“联结”——评《霍华德别业的》与《印度之行》中的联结主题[J];文教资料;2013年05期
6 姚建彬;;从多层级文本序列看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7 魏天真;;“反观看”的意义与有意义的“反观看”[J];江汉论坛;2012年11期
8 王佩;;福斯特笔下的女性群体形象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9 曲茁;;浅谈福斯特《印度之行》的艺术手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10 张倩倩;;谈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联结”主题[J];黑河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佳男;从阐释翻译理论看《印度之行》两个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刘瑜;从后殖民批评方法的角度对比分析《吉姆》和《印度之行》[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薛琳璐;写作学视野下的《小说面面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4 陈晨;论爱·摩·福斯特小说的象征手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钦;福斯特的死亡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林琳;爱·摩·福斯特音乐性节奏理论及应用初探[D];青岛大学;2013年
7 王丽玲;从柏莎·梅森到阿德拉·奎斯蒂德[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晓坤;论E.M.福斯特幻想小说的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苗;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文化身份的嬗变[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张娟;论爱摩福斯特长篇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0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8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