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5:38
【摘要】: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文化思想界的先锋人物,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新知识分子”,是“在一个充斥着假相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里致力于维护自由理想的尊严”的文艺批评家、文化批评家、作家,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 桑塔格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对本质主义、形而上学和传统认识论的,她认为理性的东西靠不住,“现实”抓不住,主观是绝对的,客观是相对的,“现实”只能是一种有选择的“现实”,“真实”、“真理”同样如此。她以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现象,要求对现有文化体系进行价值评估,尤其体现在她以存在主义的立场观照文艺、社会人生及政治。她提出了鲜明的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对阐释”理论,并以此为核心相继提出了新感受力、坎普、艺术色情学、沉寂等一系列反对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对立的美学主张。她的“反对阐释”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反对启蒙以来的普遍真理、恒定法则、永恒的正义和道德教化,反对理性对感性、内容对形式的凌越,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反对父系文化价值观之下的二元对立,反对男权中心主义对整个文化的阐释与诉说,为女性主义张目。她的“新感受力”思想受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启发,针对艺术太多的理性、道德伦理负载,她强调突出感性体验在艺术中的作用,强调以原始本能释放的方式来抵消在体验文本过程中的理性惯常反应,对艺术为何存在进行拷问,从而了引出艺术的目的就是“以快感对抗教化”,就是一种追求快感的形式主义的结论。她的“坎普论”实际上也是“形式论”,既反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又反对大众文化的粗俗,反对异性恋模式,认可同性恋文化,是一种追求女性主义的形式主义。她的“艺术色情学”就是要恢复语言跟身体欲望的天然联系,认为语言业已遭到父系文化的污染,只有沉寂的语言才能避免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此桑塔格以“艺术色情学”来对抗“艺术阐释学”,是一种追求沉寂的形式主义。可以这样说,“反对阐释”是桑塔格的基本立场,接下来“形式”就自然而然成为桑塔格选择通向此目的的道路,而“形式”作为一个“连接点”,将新感受力、坎普、艺术色情学连接起来。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介绍桑塔格生平。包括她的童年生活、学术背景、家庭婚恋等,特别是突出了她的左翼女性主义立场,突出她的同性恋身份及同病魔的斗争。 第二章主要探讨桑塔格文艺思想的灵魂——“反对阐释”。“反对阐释”强调主体感性,注重人的情感感受,反对文本批评中内容对形式、道德对审美、理性对感性的排斥与欺压,要求用感性去体验艺术作品。她的“新感受力”、“坎普”、“艺术色情学”无不是主体感性的产物,以突出的感性来对抗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抗一成不变的结论和至高无上的理性。因此,“反对阐释”精神实质是对传统批评观的颠覆。 第三章主要探讨新感受力。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的主张是借鉴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提出来的,且为避免重新陷入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桑塔格巧妙的用风格论来代替传统形式论,指出新感受力是一种追求快感的形式主义。 第四章主要探讨“坎普”。在后现代语境下,桑塔格的“坎普”就是要消除笼罩在艺术身上的神圣光环和道德光环,消解现实主义叙事模式,认可同性恋文化,通过去“神圣化”和“道德化”消解了文本的教化内容。“坎普”既反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又反对大众文化的粗俗,既反对所谓的“男性风格”,也反对所谓的“女性风格”,它同时反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体现了独特的民主精神与精英精神,是女性主义美学反对男性审美霸权的体现。 第五章主要探讨“艺术色情学”。“艺术色情学”是感性对理性的埅魅,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物,是对以往的一切价值的反叛和解构,是身体欲望对言语的救赎,以语言的“直白”即语言的“沉寂”来对抗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达到逃避阐释的目的。 第六章主要探讨桑塔格的文艺批评。在《论摄影》中,桑塔格揭露出摄影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它生产了另一个意义世界、影子的世界并对真实世界进行着虚假阐释,更重要的是,在图像领域,女性形象已沦为“消费品”,成为维护父系文化秩序的工具,因此必须倡导一种女性主义的“观看之道”。在《疾病的隐喻》中,桑塔格反对以隐喻的思维方式来阐释世界,在她看来,“反对阐释”的任务不仅在图像领域没有完成,在疾病领域仍然没有完成。疾病的隐喻对文艺创作、艺术表现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七章主要探讨桑塔格的文学创作。她始终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两个相关领域齐头并进,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左手批评,右手创作”。“反对阐释”、女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她的长篇小说《恩主》、《死亡匣子》、《火山情人》、《在美国》是“反对阐释”的注脚,是女性主义思想的注脚。在作品中,桑塔格运用多种手法及特有视角,放弃了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与其理论遥相呼应。 第八章是对桑塔格文艺思想的评价。桑塔格是一个有着浓厚欧洲文化背景的批评家,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她深入批判西方后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文化,反对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启蒙以来的文明成果奉为圭臬,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她又回归到启蒙知识分子的严肃立场,用以批驳霸权主义的武器仍然是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在理性与感性的关系问题上,她把理性与感性割裂开来,夸大了感性的作用,造成道德教化与审美的对立。她对理性的完全解构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尽管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桑塔格不失为一位有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正义而担当着弱者的律师、国际社会中的“猛士”角色。她的文艺思想及人格魅力,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方文艺理论及批评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对于我国转型期的经济文化建设及知识分子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桑塔格是一个目光敏锐、思想睿智的女性知识分子,是一个感情丰富、热爱生活、有道德良知的人,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霸权文化的批判,完全不是像有的美国媒体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冷面杀手”、“麻烦制造者”。桑塔格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的知识分子,相反,她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坚定的女性主义者,她以笔为枪,积极介入社会,反对任何形式的文艺和美学霸权,批判植根于二元对立之上的日常意识形态,反对美国的文化偏狭及以反恐为幌子的霸权主义,致力于揭露假象对真相的掩盖,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现代传媒沦为政治催眠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71715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习丹;;试论苏珊·桑塔格文学作品的美学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玮崧;苏珊·桑塔格的文学观与文学创作[D];吉林大学;2018年
2 赵兴;意识形态的镜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3 张艺;桑塔格艺术构造“魔力”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艳;论苏珊·桑塔格文学文本中的同性恋观[D];湘潭大学;2018年
2 饶海燕;经典向经典“致敬”[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王雪媛;想象与自由—《恩主》的存在主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4 闫雪;桑塔格小说的解构意识探究[D];江南大学;2014年
5 陈琼;苏珊·桑塔格“沉默美学”及其对当下中国审美文化的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6 朱希;“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批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陈繁;介入就是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曦;苏珊·桑塔格形式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王菲;苏珊·桑塔格“沉默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唐姝景;通向审美解放之路—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7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