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半轮黄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7:09
【摘要】:《半轮黄日》是尼日利亚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于200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尼日利亚内战为背景,着眼于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试图探索民族、国家、亲情、爱情等人们曾经坚守的社会人生价值在战争中的表现方式。性别问题是小说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半轮黄日》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深入文本细节,在明确个人身份的基础上考察小说中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双重乃至多重“边缘化”的生存困境,发掘其截然不同的应对之道,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的文学与美学价值。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阿迪契的个人生平以及《半轮黄日》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有关该文本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其次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本身,明确了该理论兼容性别、种族、阶级等多个文化要素的理论内涵,总结出其包容性与发展性的特点,阐明该理论在小说文本分析中的意义,同时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概述。第一章主要确认小说中各类女性人物的“身份认同”。对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以阶级为主,综合种族、民族等要素,将《半轮黄日》中的女性人物分为精英女性、家庭女性和底层女性。其中,以奥兰娜和凯内内为代表的精英女性不仅享有良好的物质资源与社会地位,还具备教育所带来的个人意识与社会能力;以奥兰娜之母和奥登尼博之母为代表的家庭女性虽浸润在男性所创造的物质环境中,但她们却从未受过完整的教育,个人意识与社会能力十分欠缺;以阿努利卡与阿玛拉为代表的底层女性既没有可供依靠的物质条件,也不曾从正统的教育中建立一种独立的个人意识,在多重话语所带来的共同压力下,其底层人民的特质表现得愈发明显。第二章主要考察小说中各类女性人物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在具体分析中,本文引入了文化“他者”的概念,结合种族、性别、阶级、民族等文化要素,从西方话语、男权话语、上层话语以及民族话语入手,解读小说中女性人物在各类象征着“自我”的权力话语下作为“他者”的事实,在“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关系中分析其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第三章主要发掘小说中各类女性人物面临困境时所采取的“应对之道”。在具体的应对策略中,本文从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角度出发对精英女性和非精英女性进行了划分。其中,奥兰娜与凯内内所代表的精英女性可以用“对话”或者“反叛”的方式独立发声甚至与各类象征着“自我”的权力话语相抗争;家庭女性和底层女性却因个人意识与能力的缺失而无法独立发声,最终只能处于一种“沉默”的状态。然而,如同小说中奥兰娜的母亲一般,家庭女性因有一定的阶级地位从而可以找人代其发声,与其不同,底层女性则因深受性别、种族、阶级、民族等多重话语的压迫而处于一种绝对沉默的状态。结语部分主要对前文中论者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升华,先后从西式教育带来的文化悖论、“反叛”女孩凯内内的失踪以及酒吧女招待被同族士兵侵犯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挖掘作者阿迪契埋藏在文本中的隐含话语,更加深刻地拷问了战争中女性角色的现实处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437.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先才;林京达;;“牛支书”黄日政 带领村民“牛”起来[J];农家之友;2006年11期

2 黄克加;莆田华侨职专颁发黄日昌先生奖学(助学)金[J];职教论坛;2000年01期

3 陆受英;;黄日葵生年考[J];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06期

4 石舜瑾 ,曾傅先 ,蒋文华;黄日葵传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石舜瑾;曾傅先;蒋文华;;黄日葵传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6 蓝启宣;;黄日葵同志传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谢荫明;;黄日葵在北京的革命活动[J];北京党史;1986年06期

8 黄浩业;黄日葵扶助拔哥闹农运[J];广西党史;2002年06期

9 吴忠才;广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日葵对革命事业的贡献[J];广西党史;2000年04期

10 ;广西籍最早的共产党员——黄日葵的辉煌人生[J];广西教育;2001年Z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超;黄日葵:努力顺应时代潮流[N];广西日报;2017年

2 三亚日报 吴采净;“社区义工”的精神值得推崇[N];三亚日报;2017年

3 吴凡;黄日明:看准市场“身价百倍”[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草原 本报记者 赵旭光;黄城六记[N];丹东日报;2010年

5 隋成峰 本报记者 同兴;东港农民黄日国当上副镇长[N];丹东日报;2008年

6 饶坚;用镜头记录生活[N];韶关日报;2006年

7 本报驻辽宁记者 任军 通讯员 刘旭日;黄日国:百姓推崇 政府重用的合作社带头人[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罗猛;压力变动力 激励出活力[N];广西日报;2010年

9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老“红军村”的新长征[N];中国青年报;2016年

10 杜守林;墓前思绪[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凯正;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半轮黄日》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2 李可然;历史的重现与重构:《半轮黄日》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3 黄浪静;《紫木槿》与《半轮黄日》中的创伤主题[D];华侨大学;2018年

4 朱思凡;黄日纪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