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我弥留之际》的异托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20:22
【摘要】:《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品。自面世以来,该书受到了来自国内外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针对该书的研究成果大多围绕其现代语境下的复调特点及其人物混乱意识流外表下的心理深度。其它借助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和原型理论视角的研究也很多。但小说丰富的内涵还是为继续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本研究旨在:从福柯的异托邦视角给予该小说新阐释,证明《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运用异托邦建构的一次超凡文学实践。通过分析小说多角度和模糊时间的叙事特点以及每一位本德仑家庭成员的内心执念,本文揭示了多角度叙事实则是一种异托邦的空间并列方式,而时间错位则是异托邦在时间维度上的具体表现。此外,每一位本德仑家庭成员都生活在被自身私密逻辑封闭的异托邦世界而相互疏离。因此,《我弥留之际》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刻画上均包含异托邦建构。本研究是少数从福柯的异托邦视角对《我弥留之际》进行解读的尝试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乒;;因为真实,所以痛苦——浅谈《我弥留之际》生命观[J];文教资料;2014年20期

2 夏君;;《我弥留之际》的死亡主题[J];林区教学;2014年12期

3 许会荣;;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叙事的审美价值[J];文教资料;2011年07期

4 张红丽;程远蝶;;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原型意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5 董勋;;《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双重建构[J];语文建设;2017年20期

6 王钢;沈轶员;;论《我弥留之际》对《奥德赛》的戏仿[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7 李丽娜;;《我弥留之际》文学语言特色解读[J];语文建设;2016年08期

8 李文俊;;“他们在苦熬”——关于《我弥留之际》[J];世界文学;1988年05期

9 刘黎;;从陌生化视角解读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创作艺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14期

10 程荣;;论《我弥留之际》中的父亲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霞;;畸形的旅途—读《我弥留之际》(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邱华栋;我喜欢的十部小说[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实习生 田辛;他为读者带来另一片文学天空[N];文学报;2000年

4 杨鸥;心系福克纳的李文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汤奇云;她给了我们无法拒绝的希望[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怓存磊;追念逝者的旅程 划出生命的痕迹[N];北京日报;2010年

7 邹海仑;中国福克纳文学介绍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曹贵钟;向好译家致敬[N];文汇报;2019年

9 加拿大约克大学 徐学清;细说世界文坛“抄袭”三大案[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书评人 徐则臣;福克纳的遗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桃冶;福克纳文学作品伦理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梁成;《我弥留之际》的异托邦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贾雯;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哥特艺术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王庆玲;《我弥留之际》异化现象解读[D];辽宁大学;2018年

4 高成珂;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故事[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5 袁殷如;从死亡中领悟生存的哲学: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存在主义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陀子荣;《我弥留之际》中的生态失衡解读[D];广西大学;2013年

7 殷彬;《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主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张婷;自省与重生:《杯酒留痕》与《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常娥;《我弥留之际》的伦理解读[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8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8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