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地理Ⅲ》:回忆中的自我审视

发布时间:2020-06-18 19:12
【摘要】:《地理Ⅲ》是二十世纪美国桂冠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封笔之作,全书仅收录九首诗作,却被公认为是诗人最好的诗集。在《地理Ⅲ》中,毕晓普的诗歌创作从早中期的压抑个人感情流露逐渐转向更为个人化的风格,在回忆中对人生和自我进行思索和剖析。 本文以《地理Ⅲ》中具有代表性的七首诗歌为研究对象,根据诗歌中体现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三部分,并在本论文的三章中进行分析,探讨毕晓普不同时期对自我状态的审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在《在候诊室》和《糜鹿》中毕晓普对童年记忆与青年时期告别家乡经历的回忆,探讨其早期懵懂自我的觉醒及对自由生活和自我的渴望。第二部分运用了爱德华·萨义德对“流放”一词的诠释,联系毕晓普的流放经历,剖析在《克鲁索在英格兰》和《夜城》中毕晓普对中年时期流放自我的思索。第三部分则通过解读《一种技艺》、《三月之末》与《三五成群》,探讨流放归来的毕晓普从无法驾驭失去的痛苦逐渐接受现实,并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此阶段,毕晓普的自我审视也逐渐从流放后反思失去的自我、孤独的自我转变成直面现实中安定的自我。 通过对上述七首诗歌进行解读,本文作者发现回忆与自我审视是《地理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地理Ⅲ》是一部自传性作品。通过回忆人生各阶段的经历,毕晓普审视了相应阶段的自我状态:从堇年时懵懂目我的觉醒到对自由生活和自我的追求,及至中年时期流放的自我的审视和晚年时期对现实自我的思索。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勇;伊丽莎白·毕晓普的现代性[J];外国文学;1998年06期

2 赵增虎;;行走的诗人,流动的歌——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动态美探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永;“毕肖普”的启示[J];诗探索;2000年Z2期

4 海伦·文德勒,马永波;家园化、家园性与异在世界:伊丽莎白·毕肖普[J];诗探索;2001年Z1期

5 殷晓芳;;毕肖普的“水”诗歌:认知、记忆与“否定的感知力”[J];国外文学;2009年01期

6 殷晓芳;;内心的外化:毕肖普诗歌的“无意识”修辞[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7 李佩仑;;另一种修辞:不动声色的内心决斗——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艺术[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8 徐蕾;;论毕晓普诗歌中水意象的心理机制[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719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9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