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的性别和异质空间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哲铭;;浅析文化传统与女性主义对《所罗门之歌》经典价值的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23期
2 张佳茹;;《所罗门之歌》中的多元聚焦叙事模式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17期
3 龚莉岚;;《所罗门之歌》中“肚脐”的象征意义[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年04期
4 王月;;《所罗门之歌》中“绿色”的象征意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7年27期
5 杜萍;;《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刘永安;;重审《所罗门之歌》的文化象征[J];芒种;2012年04期
7 赵娟;;《所罗门之歌》之后殖民主义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6期
8 张莹;王静月;;浅析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音乐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1期
9 王立河;;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J];作家;2013年10期
10 赵倩;;《所罗门之歌》中的文化错位和文化归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论《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的成功与魅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蔡燕冿;;《所罗门之歌》的叙事伦理研究[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8 NO.6 总第十期)[C];2018年
3 陈丽秋;;“飞行”男性们身后的女性——试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地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烨;《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的性别和异质空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王璐;空间批评视阈下《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社区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徐庆莉;《所罗门之歌》的权力关系[D];江南大学;2015年
4 刘鸿雁;“寻根”与“飞翔”——《所罗门之歌》的历史文化意义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晶;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所罗门之歌》[D];辽宁大学;2014年
6 陈贝贝;论《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创作风格[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鹏;《所罗门之歌》意指特色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瑞;空间视域下《所罗门之歌》中的身份认同[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刘婉竹;《所罗门之歌》的“关系”哲学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7年
10 刘浩然;从原型角度研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27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2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