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二元对立”原则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云峰;;结构主义视角下《小王子》文本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王向东;;坚硬的圈套——胡学文小说模式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刘晓燕;;《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性格的二元对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小冰;;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论《紫色》中的双性同体形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李公男;;对电影《卑劣的街头》的结构主义解读[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6 唐霞;王琳;;二元对立观照下的扁形人物该隐与亚伯[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姜辉;;浅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向[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8 倪娅岚;;寻求女性主义的“化蝶”——通过思嘉·奥哈拉的人物分析突破女性主义之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9 王胜男;;指引人生的灯塔——从二元对立赏析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0 毕珊;;《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解构主义阅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剑龙;;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清新;;超越“二元对立”——关于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一种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文婧;;二元对立图式及语义正极化倾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聂焱;;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阮倩;;颠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之鼎;;王朔的游戏[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8 藏策;;《国画》的话语分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9 盛光希;;文学语言的二元对立与统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10 傅德田;;天人合一、中国式人的设定与科学发展观的把握[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小红;二元对立与二元和谐的利弊[N];中山日报;2008年
2 南帆;研究方法、过度阐释与二元对立[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丁一;理论研究谨防“二元对立”论[N];中国摄影报;2006年
4 胡鹏林 吕永超;城市中的乡村文学[N];文艺报;2006年
5 林涵;穷人和富人互相需要[N];今日信息报;2008年
6 苏小红;二元对立在西方的文化表现[N];中山日报;2009年
7 刘康达;“尊故融新”应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口号[N];北京日报;2007年
8 华东理工大学 罗建平;“硫磺”与“白银”的二元对立[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陶清邋安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还原戴震[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朱四倍;实现私人财产权是确立宪法秩序需要[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萨晓丽;论威廉·S·巴勒斯文本中的反控制和意识的拓展[D];厦门大学;2007年
6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7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8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9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文峰;公共事务治理: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学;2005年
2 黄冬群;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历史性与反历史性[D];重庆大学;2007年
3 居正华;论狄更斯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朱连增;死亡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绍兵;酒神与日神的交响[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练宏;结构与主题的完美统一[D];安徽大学;2006年
7 冯伟;《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意象的二元对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杜名义;对二元对立结构的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春辉;评女性主义对传统翻译中二元对立的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苗秀萍;从对立到共存—《达洛维夫人》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3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