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高尚野蛮人抑或怪物:《弗兰肯斯坦》中的身份之谜

发布时间:2020-07-02 13:13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玛丽·雪莱的名作。一八一六年六月晚上的一场噩梦激发玛丽·雪莱写就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哥特杰作。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这部小说成为许多文学讨论的热议主题。小说有关一位被狂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出的科学人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以犀利的视角探讨了科学人的身份,他的心理历程,以及极端的科学研究产生的后果。本文利用卢梭的教育与语言理论,以及彼得·布鲁克斯和米歇尔·福柯的身份理论探讨了科学人的身份问题,并提出科学人的悲剧在本质上是身份悲剧。科学人的身份是一个谜团。语言、教育以及社会对他的自我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教育与语言使他的自我得到建构,并提供了使他得以纳入生存之链的工具:语言。但是科学人并没有成功地被纳入社会之中,他被他内心认同的文化拒之门外,并使他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即使在他行凶报复,变成一个杀人狂魔之后,他仍然被“我是谁?”这个问题所困扰。科学人的怪物外貌成为了他的身份标识,他丑陋的外貌使他人忽视了他渴望被了解的内在品质和内心世界。这使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他在法律上的身份更加深了这个谜团,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说,怪物是不存在的。他的忏悔清楚地表现出了他的身份困惑。从中可以看出他试图解开身份谜团的努力,以及教育和社会对个人身份建构的深刻影响。本文共包含三章。第一章讨论了高尚野蛮人在丛林中的生活和从德莱塞家受到的教育。科学人在深林中的原始生活展现了人类生活的原初状态。自然天性是人类的第一位老师。科学人的基本需求与欲望全由生存本能所指引。不仅如此,他的乐于助人和素食主义也展现了他本善良的天性。在德莱塞家的生活意味着科学人开始接受人和社会的教育。通过偷听他们一家的谈话,他习得了语言。在阅读《失乐园》等书籍以及在观察村民一家的生活中,他慢慢地内化了 一套价值观。这一内化过程对他将来的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此番内化过程也激发了一种危险的情感,卢梭把这种情感定义为依赖于他人评判的自爱。这种情感的产生逐渐异化了科学人,使之疏远了他的最终真我,并引导他走上了复仇之路。第二章分析了科学人的变化过程,探讨了科学人试图与他人建立起联系的措施,以及他的失败与复仇。科学人的一系列解决措施的目的在于赢得他人的同情。语言的习得使他成为全书中最能言善辩的角色。因此他强大的说服力成为他赢得同情的利器。在阅读《失乐园》过程中,他将自己与亚当和撒旦等同起来。他认为自己本应像亚当一样受到弗兰肯斯坦的关爱,但却发觉自身的处境更接近撒旦,因为和撒旦类似,他也被自己的“上帝”所排斥。因此在他所有的尝试宣告失败后,他开始了撒旦式的复仇。第三章利用布鲁克斯和福柯的理论,论述了科学人身份之谜。从外貌上来说,他长相怪异丑陋,不似常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杀人行径;他的丑陋外貌成为了他的身份标识,预先影响了他人对他身份的看法。从法律上说,他拥有的超能力以及他的出生过程使得人们难以从法律上对他的身份进行了认定,因此他很容易规避法律的制裁。他进而利用这一点将罪行嫁祸于他人;从思想上来说,科学人在杀人过程中也备受良心的折磨。在其对弗兰肯斯坦的忏悔中,也一再声称自己本性是善良淳朴的,并表达了他对爱与关怀的渴望。自我的内核可以通过表述自身经历来发现。通过审视科学人的心理传记,我们会发现在科学人流利的叙述之下是一个饱受外在的多重力量扰乱,缺乏连贯性的破碎自我。结尾部分总结了论文中的主要观点。语言、教育和社会对个人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的身份并不是先天内在的,而是被语言、教育、社会和自己的努力建构起来的。科学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他的长相丑陋,形似怪物,而是在于他成为了某种社会价值观念的俘虏,而这些价值观念反过来又颠覆或毁灭了他正在建立的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颖;;《弗兰肯斯坦》小说与电影中的友谊书写[J];电影文学;2018年22期

2 韩月;;《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后殖民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4期

3 周琦;;人类自我认同焦虑:基于《弗兰肯斯坦》《莫罗博士之岛》的分析[J];求索;2017年06期

4 崔楠;;《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认同与建构之解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5 杨赛楠;;浅析《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思想[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1期

6 朱岩岩;;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弗兰肯斯坦》的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研究[J];国外文学;2015年04期

7 吕希;;《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年36期

8 郭源;;从社会学看《弗兰肯斯坦》悲剧之成因[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03期

9 吴辉煌;杨胡宏;;从生态科学的角度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7年14期

10 谭立;徐玉萍;;《弗兰肯斯坦》中对话艺术研究[J];校园英语;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霍晓珊;;《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对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田松;《弗兰肯斯坦》与科幻两百年[N];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NT Live如何破解水土不服[N];北京商报;2017年

3 王胡;把《弗兰肯斯坦》留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沈大力;《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对“启蒙哲学”的质疑[N];文艺报;2018年

5 杨正润;故事比赛与现代普罗米修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陈浩然;“他者”的狂欢[N];光明日报;2016年

7 宋美娅;那一道穿越百年的智慧灵光[N];中国妇女报;2018年

8 主讲人 吴岩 整理 记者 马之恒;充满哲理的“水科幻”[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高博;不那么“科”,还是科幻吗?[N];科技日报;2016年

10 星河;西方科幻文学发展:悠长的回声[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雨;高尚野蛮人抑或怪物:《弗兰肯斯坦》中的身份之谜[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朱思凡;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视域下的《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刘瑞;试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三个悖论[D];吉林大学;2013年

4 魏伟;对《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批评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勾贺;《弗兰肯斯坦》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慧英;关于《弗兰肯斯坦》中人文主义因素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许鹏云;生态伦理学视野下的《弗兰肯斯坦》[D];重庆大学;2010年

8 陈琪;《弗兰肯斯坦》中的反叛与妥协[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雷倩;《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侯丹;对浪漫理想主义的阐释与反拨_评《弗兰肯斯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38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38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