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安,妈妈》中母女关系的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20-07-10 04:02
【摘要】:玛莎·诺曼作为美国女性剧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从事严肃女性主义戏剧创作最成功的作家,其作品关注女性经验和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状态,渗透出深刻的女性关怀。她的代表作《晚安,妈妈》是美国戏剧中不可多见的哲理性剧作,它于1979年在美国百老汇首演中一举成功,并为诺曼赢得1983年普利策戏剧奖。《晚安,妈妈》是关于女儿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在剧中,女儿杰茜身患癫痫,在生活中遭受种种困境,最终选择自己结束生命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母亲塞尔玛极力阻止却仍无法挽回。母亲深受父权伦理影响并且深爱着女儿,而女儿迫切希望建构自己的主体身份,她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却彼此不认同,母女关系异常又消极。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露丝·伊利加蕾认为母女关系问题的根源是母亲缺乏主体性,母亲主体性的缺失导致女儿难以建构自己的主体性。由于母女双方均缺乏主体身份,因此她强调母女都应建构主体身份,母女双方应是互为主体的关系。显而易见,母女关系同是诺曼和伊利加蕾关注的重要主题,伊利加蕾所提倡的主体间性的母女关系正是《晚安,妈妈》中杰西和塞尔玛之间问题关系的解决之法。本文以露丝·伊利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解读《晚安,妈妈》中的母女关系,揭示作品中异化的母女关系以及其成因,探讨主体间性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母女关系以及完善女性身份建构的重要性。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论述杰茜与塞尔玛之间异常的母女关系。在男权的压迫和母女之间自我身份认知的冲突下,杰西和塞尔玛仿佛亲密的陌生人。第二章探讨《晚安,妈妈》中主人公对主体性的追求。诺曼赋予杰西强烈的主体性意识,挑战男权,反抗母亲以爱为名的束缚。第三章分析诺曼如何在剧中试图建立主体间性的母女关系。杰茜用最极端的方式拥抱自我,让塞尔玛顿悟。母女之间最后的真诚交流让她们重拾亲密,恢复断裂的母女纽带。主体间性可以消解塞尔玛与杰茜之间主客体关系。《晚安,妈妈》不仅为女性建构主体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途径,也是诺曼对母女关系的社会伦理建构做出的积极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3
本文编号:2748426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贺安芳;;母女关系视角下的玛莎·诺曼作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3期
2 ;Luce Irigaray's View o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9年01期
3 朱姝;;一曲安魂为重生——玛莎·诺曼在《晚安,母亲》中的创作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4 蔡晓燕;;从杰茜的选择看存在的困境——解读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J];戏剧文学;2008年06期
5 刘秀玉;;从《晚安,妈妈》看玛莎·诺曼的女性主义戏剧创作[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8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4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