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战后印尼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书写(1945-2000)

发布时间:2020-07-30 21:33
【摘要】:对于战后印尼华文文学而言,本土化书写一直是其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不同的时期,印华文学的本土化书写有着各自的特色,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受到印尼国内的局势、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关系、印尼政府所采取的对华人的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本论文将印尼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书写分为三个时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了战后各个时期印尼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书写的特色及其演变历程。同时,借鉴和汲取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尽力考察印尼华文作家的历史语境,探究作家、作品与历史语境三者的关系,以及推动或影响印尼华文文学本土化书写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本论文的结构与内容如下所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界定本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对学术界关于印尼华文文学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厘清本文的论述范围,并指明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是印尼华文文学从华侨文学走向本土化文学的转型期。这一章讨论印尼华文文学从华侨文学走向本土化文学的发展历程。在战前由于印尼侨生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南下文人对印尼华文作家的精神启蒙,战前印尼的华文文学作品显示出民族意识、抗战意识的特色。二战结束后,尽管仍有一些华文作家具有强烈的母国情结或双重国土认同,但本时期的印华文学已开始由反映华侨社会逐步转向描写印尼本土社会。这种转向首先体现在作家们对印尼情感的日益深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书写华侨在南洋的生活;关心印尼的社会现实问题;书写中印尼两国人民的团结友爱以及共同抗击敌人,为印尼独立建国奋斗的历史;关注印尼民族的历史;将印尼文学翻译成华文刊载在华文报上等。其次是印尼语的化用与本土风光的描绘。第二章考察禁锢时期的印尼华文文学本土化书写。由于印尼当局采取了封闭华校、华报和禁止使用华文等极端政策,印尼华文文学陷入艰难生存困顿时期。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印尼华人的归化进程加快,印华作家更为自觉地书写本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无法再书写与华侨社会或中国有关的题材,只能创作一些跟印尼本土相关的作品,这也加快了印华文学的本土化书写。这一时期印华文学本土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对印尼山水风光的喜爱、对印尼民众生活的关怀。本章将着重总结这一时期印尼本土化书写的新特点,并对比印尼国内出版的作品与国外出版的作品之间的不同。第三章探究复苏时期的印尼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书写。1990年中印尼两国建交之后,印华文学的严酷环境有所松动,作家们的写作心态也随之逐渐开放。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印尼政治环境的改变,华人也获得自由书写华文文学的权利,印华文学的本土化书写日趋成熟。这一时期的本土化书写有以下两点特色:一方面延续了印尼华文文学中书写印尼日常生活的传统,聚焦印尼人民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对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风气进行嘲讽及批评;另一方面,部分作家在作品中回顾华人在印尼的社会境况,书写二十年间华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此表达获得正当权利、融入印尼社会的愿望和企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印尼华人的精神创伤与华校记忆、印尼华人在独立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华族与印尼各族和平共处的生活景象。结论部分,主要对以上三个时期印尼华文文学本土化书写的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34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澳门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地位——澳门华文文学的特点和身份认同[J];长城;2011年08期

2 黄洁玲;;《华文文学》2018年总目录[J];华文文学;2018年06期

3 梁楠;;韩国华文文学概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04期

4 王文艳;;《华文文学》(1985-2017)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19年01期

5 ;江苏省一级期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华文文学研究”“女性文学与文化”征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6 ;江苏省一级期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华文文学研究”“女性文学与文化”征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7 计红芳;;欧洲华文文学特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8 颜敏;;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9 ;“日本华文文学创作与评论国际研讨会”在东京成功举办[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02期

10 影子;;“日本华文文学创作与评论国际研讨会”在东京召开[J];华文文学;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俊;;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柳泳夏;;“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3 郑楚;;晋江籍菲华作家及其贡献[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龙舟;昆明文艺独辟蹊径“走出去”“请进来”[N];云南日报;2019年

2 刘登翰;华文文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N];文艺报;2019年

3 钱虹;欧洲华文文学的文缘与魅力[N];文艺报;2019年

4 曲阜师范大学 王雨;这个时代怎样做华文文学批评?[N];社会科学报;2018年

5 杨匡汉;筑梦华文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黄汉平;寻华文根 筑民族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7 刘婉仪;华文文学研究新成果填补空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

8 王艳芳;“一带一路”文化格局中的华文文学[N];文艺报;2017年

9 秦雯;砥砺前行,做华文文学研究的长明灯[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10 朱崇科;“华语语系”中的洞见与不见[N];文艺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娟;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涵平;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暨南大学;2004年

3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胡月霞;漂泊与离散[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爱金;王润华现代华文文学观的论述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6 胡晓玲;澳大利亚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双重他者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亚丽;边缘书写与文化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卓;跨文化交流与当代留学生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林雯;论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第一个十年[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康;战后印尼华文文学的本土化书写(1945-2000)[D];厦门大学;2018年

2 郭欢慧;菲律宾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黄星玲;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小说的主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4 侯荣堂;《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的传播[D];汕头大学;2011年

5 谢聪;三十年来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述[D];苏州大学;2011年

6 罗洁;《华文文学》对东南亚文学的传播与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杨柳;《华文文学》与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丹;菲律宾华文文学中的异族想象[D];暨南大学;2007年

9 施敏;东南亚华文文学与种族想象[D];暨南大学;2001年

10 Maharani(陈玉兰);不屈的精魂——20世纪印尼华文文学简论[D];华侨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6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6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