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07:55
   《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最畅销的一部生态文学作品。该书出版于1962年,因其通过触目惊心的事例,将美国工业社会滥用杀虫剂对环境、人体乃至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的种种弊端第一次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一时间,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美国环保运动在《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下蓬勃发展,卡逊也因此被称为“环保运动之母”。《寂静的春天》从7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四十多年里,中国读者对《寂静的春天》的接受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将中国读者的接受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并且讨论这三个阶段出现不同的接受情况的原因。第一阶段为1972-1979,是从翻译开始到第一个中译本出现的7年;第二阶段为1980-1997,是第一个中译本到第二个中译本再版的十几年;第三个阶段为1998-2016,是第二个中译本出版后,《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接受出现繁荣期。《寂静的春天》自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生态文学与环保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寂静的春天》的研究与日俱增,尤其是生态批评理论进入中国后,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研究《寂静的春天》成为生态学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从读者接受这个角度来研究《寂静的春天》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国作品在他国的接受、传播、际遇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与接受国的时代背景相关,一国的文学作品在他国的接受情况不仅与其生产国不同,接受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接受情况。本文以《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为研究目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支撑,以接受时间为研究线索。通过各种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造成这种接受差异的内在因素,指出《寂静的春天》在进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学领域的生态书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出在生态批评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读者对这部生态圣经研究的不足,以及在当今,重读《寂静的春天》有何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萍;杨仕恩;;《寂静的春天》生态意蕴及构建“美丽中国”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

2 窦媛媛;;《寂静的春天》:世界环保事业的开端[J];今日科苑;2017年04期

3 胡景北;;从《寂静的春天》想起的[J];金融博览;2016年08期

4 曹珍;;读《寂静的春天》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智富时代;2017年01期

5 汤素兰;;最是读书好时光[J];初中生;2017年Z1期

6 赵光辉;;丢掉这片树叶为什么这么难?[J];中国农资;2017年17期

7 冯莉媛;;《寂静的春天》唯物辩证法分析[J];智富时代;2017年07期

8 王梦圆;;倾听《寂静的春天》——介绍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03期

9 汪德敏;蔡宁宁;;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博弈——《寂静的春天》的启迪浅析[J];山西青年;2017年10期

10 尹传红;;“春天”的觉醒——《寂静的春天》诞生前后[J];绿叶;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献平;;以亲历,以自然——读宋晓杰《湿地鸟影》[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韦清琦;;用生命铸造的生态经典——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牛建宏;;生态文明是实现云南幸福梦想的基本途径[A];筑梦·建设美丽云南——云南省第七届社科学术年会暨2013年社科学术月活动主会场文集[C];2013年

4 杨嘉利;;春天如此寂静——读《寂静的春天》有感[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九集)——全国第三届毒理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昆仑;薛德升;;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环境议题研究述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迟归兵 张耀中 孙先跃 袁会珠;总因谣言被误解 看待农药应科学[N];农民日报;2016年

2 编译 黎文;《寂静的春天》问世50年来争议不断[N];文汇报;2012年

3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副主编 范春萍;从《寂静的春天》到“灰暗的春天”[N];光明日报;2013年

4 屈遐;贫穷“催生”《寂静的春天》[N];中国环境报;2002年

5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上)[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N];楚雄日报(汉);2005年

7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上海大学 苗福光;《寂静的春天》:旷野中的一声呐喊[N];社会科学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陶婷婷;重读《寂静的春天》 敲响生态新警钟[N];上海科技报;2014年

10 徐兆正;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对技术与人类关系的思考[N];文艺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敏;《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2 侯清;《寂静的春天》的绿色语法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3 祁双为;对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环境警示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文亭;永远的春天[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张立琴;卡逊生态正义思想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邱志勇;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文学及其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程海艳;卡逊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吴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特征[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效恩;春天不再寂静[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许哲;环境危害的定性及其风险的预警原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0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20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