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枝泳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
发布时间:2020-10-11 14:01
孔枝泳是韩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崛起的新生代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题材契合韩国社会变化的动向,展现出她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思考和批判性眼光。孔枝泳的大部分小说中都弥漫出一种艰辛而悲凉的生活氛围,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韩国社会都在巨大的差距和不平衡下被挤压着迈向未来,尽管如此,她还是流露出了对生活价值的坚守和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展望。在韩国社会矛盾逐步深化的今天,孔枝泳用小说构筑着她对“完美社会”的乌托邦想象。本文从孔枝泳的三类小说作品入手,探讨她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理想的维持和发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作家孔枝泳及其作品、孔枝泳的小说在中韩两国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阐述孔枝泳早期小说对民主运动时代新型民主制的向往和想象,其中分为两小部分——民主运动时期的狂热理想和民主运动失败后的探索,这一部分从革命乌托邦的角度展现了民主运动类小说中关于乌托邦的美好理想。第三部分,探讨孔枝泳小说中有关韩国女性抗争与生存的问题,以及底层女性和中产阶层的女性对男性、男女平等关系的幻想,这一部分则依托女性乌托邦的视野,描绘出受到压抑的女性追求女性乌托邦世界的渴望以及希望的破灭。第四部分,主要探究在社会转型期后与社会现实问题相关的小说,包括对不平等法律制度和死刑制度的控诉,这一部分从对完美社会的乌托邦想象出发,揭示出民主运动时代的乌托邦理想在后民主运动时代仍在延续。
【学位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I312.6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孔枝泳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主运动时代对民主制乌托邦的想象
一、民主运动中美好的乌托邦式理想
1、《拂晓》:个人对革命乌托邦的认同及想象
2、《要做什么呢》:个人爱情与革命的浪漫狂想
二、革命乌托邦幻灭后的迷失与坚守
1、对新时代人生价值的思索——《人间礼仪》
2、一曲祭奠时代的挽歌——《鲭鱼》
第二章 冷酷窘境中女性乌托邦的幻想与破碎
一、《凤顺姐姐》:走向悲剧末路的女性乌托邦世界
1、阶层制度下的边缘生活
2、成为男性附属物品的凤顺姐姐
3、女性的异化和对同性的压迫
4、希望与绝望中的挣扎
二、《像犀牛独角一样只身前行》:对两性平等关系的乌托邦构想
1、难以两全的家庭和工作
2、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
第三章 后民主运动时代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寻觅
一、《熔炉》——在反乌托邦现实世界中重觅乌托邦的可能
1、反乌托邦的现实世界
2、权力阶层对美好社会秩序的损害
3、不平等的法律对乌托邦理想的践踏
4、个体乌托邦理想的抗争
二、《我们的幸福时光》——建构对抗死亡与生活和解的乌托邦
1、回归乌托邦想象的治愈之爱
2、死刑制度的悖论
3、宗教的平等与教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6684
【学位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I312.6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孔枝泳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主运动时代对民主制乌托邦的想象
一、民主运动中美好的乌托邦式理想
1、《拂晓》:个人对革命乌托邦的认同及想象
2、《要做什么呢》:个人爱情与革命的浪漫狂想
二、革命乌托邦幻灭后的迷失与坚守
1、对新时代人生价值的思索——《人间礼仪》
2、一曲祭奠时代的挽歌——《鲭鱼》
第二章 冷酷窘境中女性乌托邦的幻想与破碎
一、《凤顺姐姐》:走向悲剧末路的女性乌托邦世界
1、阶层制度下的边缘生活
2、成为男性附属物品的凤顺姐姐
3、女性的异化和对同性的压迫
4、希望与绝望中的挣扎
二、《像犀牛独角一样只身前行》:对两性平等关系的乌托邦构想
1、难以两全的家庭和工作
2、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
第三章 后民主运动时代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寻觅
一、《熔炉》——在反乌托邦现实世界中重觅乌托邦的可能
1、反乌托邦的现实世界
2、权力阶层对美好社会秩序的损害
3、不平等的法律对乌托邦理想的践踏
4、个体乌托邦理想的抗争
二、《我们的幸福时光》——建构对抗死亡与生活和解的乌托邦
1、回归乌托邦想象的治愈之爱
2、死刑制度的悖论
3、宗教的平等与教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昌竻;赵颖秋;;边缘关怀与边界中的互动——孔枝泳长篇小说《凤顺姐姐》评析[J];译林;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安炳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女性作家爱情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春辉;新时期小说的“女性乌托邦”建构[D];辽宁大学;2012年
2 邓群芳;论茨威格情爱小说中的爱情乌托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卢逍遥;论阎连科小说的乌托邦叙事[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成美善;80年代中国与韩国女性作家比较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283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3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