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历史认知与文学建构——以“慰安妇”题材小说群像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0-10-11 17:13
   文学承载的历史,折射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认知。"慰安妇"群体作为特殊的历史存在,既是个人和民族受害的证据,也是全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慰安妇"群像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现与重构进行研究,进而揭示文本背后隐匿的作者的历史认知,意在从文学层面为反思苦难和历史认知提供新的阐释途径。
【文章目录】:
一、“慰安妇”群像的他者性建构与历史再现
二、“慰安妇”群像的主体性建构与历史反思
三、结束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平;胡蕊;;解析诺娜·凯勒《慰安妇》中女性的身份丧失与构建[J];思想战线;2013年S2期

2 李金实;;姓名建构与美国韩裔身份认同——诺拉·玉子·凯勒《慰安妇》之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3 胡蕊;;应用创伤理论解读诺拉·凯勒的《慰安妇》[J];学园;2014年14期

4 李金实;;《慰安妇》中的无名女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年09期

5 胡蕊;李平;;从哥特主义视角解析《慰安妇》中女性的创伤和身份构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张丽;李鹏飞;;战争性别与创伤:解析诺拉·凯勒的《慰安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杨书评;;金元时代的“慰安妇”——析小说《舞!舞!舞!》中应召女郎群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8 毛时安;;永远不能忘怀的痛与重[J];上海文学;2005年08期

9 于长敏;;“蝗军”和“女人”的证明——评田村泰次郎的战地小说《蝗》[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启艳;肉体文学中的性与欲望[D];吉林大学;2014年

2 石香兰;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慰安妇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6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36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