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疼痛的方式揭开人性的面纱——谈张翎的“生命力”三部曲
【文章目录】:
一文学地理图绘中的灾难叙事与人性
二边缘者的低声吟唱:从社会问题的弱者开始
三框架与视角:“时空型”框架与“多声部”语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婷;;宿命意识在张翎小说中的体现——无处不在的谶语和巧合[J];名作欣赏;2011年36期
2 杨婷婷;;张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4期
3 李思;;浅析张翎小说中的男性群像——以《唐山大地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4 张旻;;任璧莲及其“世界主义”书写策略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彭迎;;张翎《一个夏天的故事》中的成长主题[J];文学教育(上);2016年07期
6 张晓敏;李杨;;叙述背后的真相——解读《托尼的妻子》的双重写作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武娜;;斯泰因与库切阐释式写作策略比较研究[J];作家;2011年14期
8 刘桂茹;;论华裔美国文学的书写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9 于京一;郑江涛;;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小说《阵痛》的诗学突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01期
10 阎连科;;20世纪文学写作:叙述与结构——写作中的新皇帝(上)[J];扬子江评论;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莉;《孙行者:他的伪书》中的反话语写作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慧;《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库切写作策略的后殖民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袁燕;跨文化写作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4 申春欣;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其文学写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5 才晓能;哈金、张翎作品中的新移民形象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6 胡蓓;跨文化视野下张翎小说的移民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林芳;在“他者”中建构[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冬雪;分析新维多利亚小说《占有》的历史书写策略[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高丽娟;个体记忆与小历史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陈欢;张翎新移民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4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