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文学性——关于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安忆;;虚构与非虚构[J];天涯;2007年05期
2 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变迁[J];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2 谢蕊竹;;消费社会中的文学存在意义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3 吴兴明;;论解分化作为艺术研究的思想视野——对重建艺术研究思想背景的一个简要考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4年02期
4 侯影;黄忠廉;;科学翻译文学性简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4年04期
5 赵洪涛;;“文学死了”:一个关系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的论调[J];东方论坛;2014年05期
6 左其福;;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文学观念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涂艳;;“文学终结论”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8期
8 李烨鑫;;试论图文关系的新趋向:图文缝合关系——兼论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赵牧;葛红兵;;范式转换与理论反思——2013年度文学理论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2014年04期
10 殷宪力;;“文学终结论”:缘起、论争及反思[J];焦作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平;;小说的文学性[J];长江丛刊;2016年13期
2 ;文学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3 胡祎晨;;“文学性蔓延”还是“文学性互文”?[J];文教资料;2013年32期
4 梁新军;;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性”考辨及新解[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5 顾明栋;;从“小文学”走向“大人文”——“后文学”时代文学新概念的理论探索[J];外国文学;2019年03期
6 胡碧媛;解友广;;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边界——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专题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04期
7 王彬彬;;“文学与影视的纠缠”[J];芒种;2018年15期
8 余虹;;白色的文学与文学性——再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3年00期
9 刘小新;;从图书出版看旅行文学研究[J];学术评论;2019年03期
10 刘超;;高校文学史教学如何兼顾文学性与历史性——以外国文学史教学为例[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晓颖;《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胡巧玲;魔道与禅思[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郝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宁漪;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梁柱;科学之梦:救赎与涅槃[D];四川大学;2005年
6 曾素君;文学性问题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现象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闫倩;论樋口一叶日记的文学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8 顾冰琳;叙事、历史和视觉的共建:曼特尔的都铎王朝[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5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