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偶像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导微;;纳博科夫的偶像[J];东吴学术;2019年05期
2 曹雷雨;在普希金的天平上称纳博科夫的《天赋》[J];外国文学;1998年04期
3 皮野;如蝶多彩 文本传情——纳博科夫及其创作[J];俄语学习;2004年05期
4 刘佳林;;论纳博科夫的文学观[J];国外文学;2006年01期
5 谷羽;飞鸟凌空——俄罗斯侨民诗人纳博科夫和他的诗歌[J];俄罗斯文艺;2005年01期
6 刘文飞;;纳博科夫国际研讨会侧记[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3期
7 崔永光;李天滢;;论纳博科夫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8 戴卓萌;;纳博科夫的两重世界[J];外语学刊;2014年03期
9 刘文霞;;凤凰涅槃与再生: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10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论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传统[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霞;越界的想象: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6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许原雪;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10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羽含;纳博科夫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可靠叙述者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2 姚羽芯;纳博科夫的小说理论[D];辽宁大学;2019年
3 李腾;沃森行为主义视角下纳博科夫作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洪雨涵;论纳博科夫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5 冯泽寰;纳博科夫小说《绝望》中的非自然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6 杨莉;论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中的流亡主题[D];西北大学;2019年
7 雷清平;批判自我中心主义[D];苏州大学;2018年
8 刘念;论纳博科夫作品中的“非道德化”[D];湘潭大学;2018年
9 常瑱;自由与想象:纳博科夫笔下唯我困境探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10 余梦君;飞往“彼岸世界”的拟态蝴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3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5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