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田泰淳的《风媒花》—占领期东京的都市空间折射出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0-10-25 06:11
本论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描绘的美军占领时期的东京都市空间,考察战后派作家武田泰淳首部长篇小说《风媒花》的“中国”表象。从战败到《旧金山和平条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生效的1952年4月,战后日本处于美国主导的盟军总司令部(GHQ/SCAP)的军事占领之下,1950年以朝鲜战争爆发为契机,试图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出现“逆转”,日本成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军需补充基地。1952年4月28日,在《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生效的同时,日本把新中国政权排除在外,和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日台条约”。战后派作家武田泰淳于1952年1月到11月在《群像》杂志上连载了他首部长篇小说《风媒花》,连载时期正好与战后日本从“占领期”到“独立”的过渡时期相重合。《风媒花》获得了 1952年读卖新闻年度三佳作品评选的最高得票,并在推出单行本之际被评为“捕捉到现代人”的“战后最大的问题之作”。从同时代的评论可以看出,《风媒花》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时代批判性的作品。三岛由纪夫直接指出了人物背后表象的“中国”,竹内好在批判作品的人物设定的同时,也肯定了作者试图追究日本人的战争责任的意图。武田泰淳以他和竹内好等人一同创立的中国文学研究会为原型塑造了多名登场人物,因此先行研究中对作品的中国主题的考察,多以武田泰淳为原型的主人公峯三郎为关注点。笔者认为作品中表象的“中国”,与从“占领期”到“独立”过渡的战后日本的现实相关,也是对日本人战争责任问题中的责任主体缺席问题、以及责任主体重建问题的提示。黑井千次认为《风媒花》是受朝鲜战争下猥杂的现实所触发,并不断挑战现实的具有特殊的空间现实感的作品。本论文受该论述启发,但黑井只关注了作者的空间意识,本论文旨在指出作者在作品内部还构建了占领下东京的都市空间,进而探讨作品所表象的“中国”,从而对《风媒花》进行整体的解读。第一章根据新发现的武田泰淳在上海时期的创作,指出他在上海的创作和翻译奠定了他成为战后派文学家的基础。并指出在《风媒花》发表前,武田泰淳把东京作为日本近代的问题点进行了小说创作,《风媒花》也与这个问题意识密切相关。第二章通过分析作品与同时代话语的关系,指出武田泰淳在创作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讯息。另外,还通过空间元素“桥”和符号“卍”分析了文本构成,指出“桥”在空间上连接了中国文化研究会和主人公峯三郎的家,并指涉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卍”标示了会和家的各个人物的移动所建构的占领下东京的都市空间,也对应着与国家关系相呼应的峯家的男女关系。第三章把《风媒花》置于和占领下东京的都市空间的关系中进行解读,指出了战后日本民族主义与战前的连续性,其基础正是日本未能承担对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战争责任,以及战后责任中“中国”的缺席。另外,根据镰原文雄在占领下东京的都市空间中的指涉,指出其提示出了从中日战争到朝鲜战争,即从帝都东京到占领下东京的交错起来的战争记忆。另外,在美军和日本政府双重控制下的占领时期的东京,峯的一家属于代表近代日本文明开化的文化住宅与农家之间的“中间”存在,在那里峯三郎通过对中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的回忆,获得了把美军占领下的东京进行相对化的视角。第四章通过分析主人公峯三郎指出,曾是中国研究者的峯在美军占领下的日本依靠写作色情、通俗的大众小说为生,这与他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经历有关,也反映了他在面对新中国时的消极态度。同时,分析了女主人公蜜枝在“卖身”与“偷窃”等“无意识”的“主体丧失”行为之际引用鲁迅的诗句,批判了战争责任的主体意识缺失的战后日本社会。最后,还分析了峯在为美军提供战争军需的PD工场讲演时所说的近代的无感觉杀人论,以及三田村所说的加害与被害的疼痛感,都隐含着作者试图唤醒日本人加害意识的企图。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313.074
【文章目录】:
謝辞
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第一章 武田泰淳と
第一節 武田泰淳の上海体驗
への視座'> 第二節 <中国>への視座
第二章 『風媒花』の生成と構成
第一節 作品生成における時代性
第二節 作品構成における「橋」と「卍」
'>第三章 『風媒花』における占領下東京の都市空間と
第一節 戰後日本のナシヨナリズム
第二節 交錯する戰争の記憶
第三節 占領下の東京·上海と二階の家
への架橋'>第四章 『風媒花』における<中国>への架橋
第一節 脱落者峯の位相
第二節 魯迅を語る蜜枝
第三節 三田村による加害責任の喚起
おめりに
参考文献
附錄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5583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313.074
【文章目录】:
謝辞
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第一章 武田泰淳と
への視座'> 第二節 <中国>への視座
第二章 『風媒花』の生成と構成
第一節 作品生成における時代性
第二節 作品構成における「橋」と「卍」
'>第三章 『風媒花』における占領下東京の都市空間と
第二節 交錯する戰争の記憶
第三節 占領下の東京·上海と二階の家
への架橋'>第四章 『風媒花』における<中国>への架橋
第一節 脱落者峯の位相
第二節 魯迅を語る蜜枝
第三節 三田村による加害責任の喚起
おめりに
参考文献
附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坂井洋史;谭仁岸;;武田泰淳·主体性·公共空间[J];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06期
2 徐静波;;昭和时期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观管窥——以作家武田泰淳的中国因缘和中国叙说为例[J];日本学刊;2011年06期
3 徐静波;;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始末及与中国文坛的关联[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855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5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