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0:56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十九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诗人。阿尔弗雷德·哈贝格,一位狄金森的传记作家,以此句作为其书的开篇“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若脱离了根深蒂固的习俗,必定被后人神话。在这方面,狄金森尤甚”。狄金森确实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一生未婚,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在孤独和沉静的环境中,狄金森写下了近两千首未经发表和命名的诗歌。她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在宗教、女性角色、诗歌写作和生活方式上都截然不同。在评论界更是经历了戏剧性的沉浮。在很大程度上,她的孤独和神秘同时阻碍着也吸引着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选择孤独意识作为本文的研究话题其因有二。第一,孤独是狄金森生活和诗歌的印记。狄金森选择以孤独的方式过其一生。她远离人群,决意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这对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女性来说,注定是条孤独的道路。在其一生中,狄金森有许多的孤独体验,她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在其中她获得了痛苦也获得了享受。同时狄金森的诗歌流露出很强的孤独感,因此研究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必定会加深读者对其诗歌的认识。第二,孤独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得会面临孤独。“如何在孤独中自处”已然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因此,研究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展现出对人类普遍境遇的关注,具有某种现实意义,给予了些许启示,使我们面对生命中的孤独,不再有那么大的慌张。本文主要基于狄金森的诗歌、书信和传记三个方面研究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孤独的类型,孤独的文本创造和孤独的多重性,试图阐明狄金森孤独的缘由,她对孤独的态度和孤独的影响,意在加深读者对狄金森诗歌的认识,推进国内相关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用新批评主义的理论细读狄金森诗歌。论文除引言与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包含三章。第一章从三个方面讨论狄金森诗歌中孤独的存在:作为世界之外的异化者的孤独,作为世界之中的体验者的孤独,和作为世界永恒的热爱者的孤独。就第一种孤独而言,狄金森作为异教徒,终身未婚的隐者,女性作家是一位异化者。最开始人们对于孤独的感受就是独自一人,形单影只。就第二种孤独而言,狄金森是个沉浸于世界之中的体验者。她体验了从孩童到成人,从天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她体验了疾病与死亡的无能为力;她体验了与恒久浩渺的时空相比,人之短暂和渺小。就第三种孤独而言,狄金森是这个世界永恒的热爱者。尽管这个世界有痛苦,苦难和无助,狄金森依然无法放弃她对这个世界的热爱。爱是狄金森的本能。对狄金森而言,减轻生命的重负的唯一方式就是持续地去爱,这使其生命增添了一份庄重的孤独。第二章阐明了狄金森诗歌中与其三种孤独相匹配的孤独的三个文本创造。首先,狄金森为了逃避疏离的孤独,在其诗歌中创造了“逃避的乌托邦”。她无法从上帝那里获得救赎,所以她在诗歌中创造了理想的门的意象、花园意象和家园意象,以此逃避现实中的孤独。第二,为了凸显渺小的个人于浩渺时空中的孤独感受,狄金森创造了“圆周图式”,具体表现为“昼夜更替”和“生死循环”。第三,作为世界永恒的热爱者的孤独给狄金森的诗歌创造了生命力。这正是其诗歌能代代相传的缘由。这份生命力体现在“向死而生的美学风格”和“心怀希望和勇气的坚强信念”上。第三章分析了狄金森诗歌中孤独的多重性。在狄金森的诗歌中,孤独拥有多重特质和影响。它是痛苦的、激烈的、浪漫的、具有生命力的、令人享受的与平和的。首先,孤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蕴含在“救世主!我无人可以倾诉”,“可怜纤小的心”,“它击打我——每一天”等诗中。第二,孤独孕育了诗歌,从“孤独给了诗歌想象”,“孤独给了诗歌原创性”,“孤独给了诗歌灵感”三点可以看出。第三,孤独促进了自我实现。它帮助狄金森回归真实的自我,寻找到自己的声音,因此狄金森以她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成为了她想成为的人。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前三章的主要发现,指明了狄金森对待孤独的态度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展现了狄金森的自我调节。最初,狄金森感到害怕,想要逃离孤独。随后,她选择面对孤独并勇敢与之战斗。最后,她找到了孤独的喜悦,转变为享受孤独,与孤独和平共存。狄金森从未否定过孤独的痛苦,她只是接受它并学会和孤独共处。在这一过程中,狄金森对生命和世界有着越来越深的感知。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712.072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1.Previous Research on Emily Dickinson Abroad
    2.Previous Research on Emily Dickinson at Home
Chapter One Three Kinds of Loneliness in Dickinson's Poetry
    1.1 Loneliness:Alienated Individual Outside the World
        1.1.1 Alienated Individual as a Pagan
        1.1.2 Alienated Individual as a Female Writer
        1.1.3 Alienated Individual as a Never-Married Hermit
    1.2 Loneliness:Immersed Experiencer in the World
        1.2.1 Experiencer of Naivety and Maturity
        1.2.2 Experiencer of Disease and Death
        1.2.3 Experiencer of Eternal Space-Time
    1.3 Loneliness:Persistent Lover of the World
        1.3.1 Lover with Endless Attachment to Life
        1.3.2 Lover with a Compassionate Bosom to All Creatures
Chapter Two Text Creations of Loneliness in Dickinson's Poetry
    2.1 Reclusive Utopia
        2.1.1 The Image of Door
        2.1.2 The Image of Garden
        2.1.3 The Image of Home
    2.2 Circumference
        2.2.1 The Alternation of Day and Night
        2.2.2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2.3 Desperate Vitality
        2.3.1 Aesthetic Style of "Being Towards Death"
        2.3.2 Strong Belief of "Being with Hope and Courage"
Chapter Three The Multiplicity of Loneliness in Dickinson's Poetry
    3.1 Loneliness Brings Great Pain
    3.2 Loneliness Breeds Poetry
    3.3 Loneliness Promotes Self-Realizat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相近的灵魂:艾米莉·狄金森作品中自然的诗画之维[J];外语与翻译;2016年04期

2 黄艳云;;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汪汉利;;狄金森的大海与爱情[J];世界文化;2017年09期

4 陈学勤;张令千;;浅析狄金森诗中的“死亡”再定义——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09期

5 王巧俐;张志庆;;狄金森物象与心灵家园的诗歌[J];求索;2016年05期

6 康燕彬;;狄金森对佛教的吸收[J];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02期

7 徐春英;;田园生活与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隐喻[J];雪莲;2018年10期

8 曾轶峰;;诗人在这“没读过什么书”——探访狄金森的母校霍山女子学院[J];大学生;2019年02期

9 韩青辰;;星星的桥[J];阅读;2017年42期

10 李丽波;;狄金森诗歌中的空间探析[J];芒种;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金娥;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3 金文宁;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巧俐;狄金森的宗教观与诗歌创作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晨鹭;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呼振楠;狄金森诗歌“互文”意象的翻译[D];西南大学;2018年

3 杨晓利;狄金森与玄学派诗歌[D];西南大学;2014年

4 朱琼敏;突破有限—论艾米莉·狄金森的“私发表”[D];复旦大学;2012年

5 谭锴;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及其艺术传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佳;狄金森诗歌中死亡情结之精神分析[D];贵州大学;2006年

7 赵英俊;矛盾性在艾米莉 狄金森诗中的反映[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焱;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晓妍;试析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宗教内涵[D];郑州大学;2003年

10 周琳;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性[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7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67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