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
发布时间:2020-11-09 18:44
【摘要】: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他之后的存在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甚至法国“新小说”等流派都与其渊源深厚。这就意味着,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滋养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20世纪后期中国作家,几乎都间接或直接地受到了卡夫卡的文学遗产的惠赐。然而,仅仅证明这种毫无疑义的影响事实并非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而恰恰是在这种影响研究的事实之上,去清点卡夫卡所遗留下的这笔文学遗产被发掘的深度,被继承的可能性,以及被再创造的程度,可能才是研究目的所在。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文学中传播——影响研究方法,兼顾平行研究方法,探讨卡夫卡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尤以卡夫卡与广泛意义上的“先锋小说”之关系为主线。 全文分为五个章节: 绪论部分以“悖谬”作为线索对卡夫卡的创作思想及艺术观念进行概述,并简要概括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比较研究的可行性与意义。 论文第一章对80年代以后卡夫卡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进行点式爬梳,意图理清总体流变特征,并结合近期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进展对中国卡夫卡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商榷。论文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具体研究卡夫卡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 第二章从叙事艺术入手,选取“轻与重”、“虚与实”两个研究主题,分析卡夫卡“举重若轻”、“以实写虚”的叙事技巧对20世纪后期中国作家的示范作用。 第三章从审美观念入手,选取“梦幻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两个主题,研究卡夫卡“表现主观精神”的真实观对20世纪后期中国作家的启悟。卡夫卡认为世界与现实都是梦幻式的内心世界的投射,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作家也深刻地感受到内心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他们在创作中也力图让文学回到内心,回到精神的自由空间。 第四章、第五章论述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作家对卡夫卡存在体验的认同与发展。卡夫卡的创作内核是他的人学思想,而卡夫卡的人学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的深刻体验。论文选取“孤独”、“罪责”、“恐惧”、“荒诞”四个主题,强调生命意识及存在体验是卡夫卡创作的内在力量所在,同时也客观地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作家与卡夫卡在表达相同的存在命题时所存在的差距。 结论部分重申卡夫卡在叙事艺术、艺术观念及存在体验各层面均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指出一种“影响的焦虑”:成功地借鉴与移植之后,中国文学的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富饶丰硕的西方文学的下游平原?对此,论文指出,意欲成为影响放送者的中国文学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21;I207.42
【图文】:
以及开放式的结尾并非意味着“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明显征兆,同时也预示着,作为一个处在于生行的全部挣扎和努力。”195如果说卡夫卡在无法之处选择了跳跃,那么格非则在这些空缺之处看格非相信这对面向人的心灵的探索是隐秘的,妙说:“日常的自我如铜墙铁壁一样,以它不可扭必须调动内部的非理性的力量”。196残雪也曾表的铜墙铁壁,是可怕的现实在刺激着创作者的想的文学传统,卡夫卡熟稔有余地在“灵魂的城堡”的理由。残雪在她的创作中并不像在她的评论中键词搜索卡夫卡隐蔽在文本之后的艺术追求。她乏想象力”、“缺乏幻想的传统”,可见想象力不读者阅读素质的一种审判标准。仅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76827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21;I207.42
【图文】:
以及开放式的结尾并非意味着“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明显征兆,同时也预示着,作为一个处在于生行的全部挣扎和努力。”195如果说卡夫卡在无法之处选择了跳跃,那么格非则在这些空缺之处看格非相信这对面向人的心灵的探索是隐秘的,妙说:“日常的自我如铜墙铁壁一样,以它不可扭必须调动内部的非理性的力量”。196残雪也曾表的铜墙铁壁,是可怕的现实在刺激着创作者的想的文学传统,卡夫卡熟稔有余地在“灵魂的城堡”的理由。残雪在她的创作中并不像在她的评论中键词搜索卡夫卡隐蔽在文本之后的艺术追求。她乏想象力”、“缺乏幻想的传统”,可见想象力不读者阅读素质的一种审判标准。仅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星;;“冤案”与司法活动——从卡夫卡《审判》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霞;卡夫卡《城堡》中的对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时立志;谁杀死了K?[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7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