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记忆传授人》中童年的规训

发布时间:2020-11-17 14:43
   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193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儿童小说家,曾多次获得各种儿童文学奖。其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记忆传授人》(The Giver,1993)是一部青少年敌托邦小说,它融合了青少年文学和敌托邦文学的元素,描写了一个泯灭儿童天性,对他们进行全面规训的社会。目前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并呈增长之势,但总体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分别注意到了小说中的权力问题和青少年问题,但将其中的规训主题和年龄视角二者结合起来的并不多见。“规训”一词首先由福柯提出,它是指一种监视、训诫、控制的微观权力机制。文化研究者认为,权力和不平等通过阶级、种族、性别和年龄为特征的文化而变得明显。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记忆传授人》中的儿童在年龄上处于劣势地位,因而成为成人社会规训的客体,从而丧失差异性和主体性,沦为没有个性的机器。本文分别从身体、情感和心智三方面分析《记忆传授人》中童年的规训。第一章论述对儿童身体的规训。从一出生,儿童的生命便处在“生命政治”之下,他们能否生存取决于社区的“标准”。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外貌通过基因控制和服饰控制被同一化,其视觉、听觉和生理成长等感官体验也受到压制。第二章论述对儿童情感的规训。一方面,通过药物和控制儿童表达情感的词汇来消除其“有害”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减弱甚至阻断儿童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来消除其人际情感。第三章论述社区对儿童心智的规训。通过灌输精确统一的语言,儿童的思维模式被固化;通过消除社区的历史,儿童没有“参照系”来与现状作对比,其思想中的反抗成分被清除,只留下对社区无害的、被规训的思想。《记忆传授人》描绘了一个看似是乌托邦、实则是敌托邦的社区。在这里,儿童受到严格的规训,从而丧失个性和童真。作者一方面意图通过小说呼吁社会关注儿童天性的发展,减少对他们的规训,在培养守法公民和发展儿童个性之间寻求平衡。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主人公逃离社区、远走“他处”赋予儿童改变社会的使命和信心。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712.078
【文章目录】: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Critical Review of Lois Lowry and Her The Giver
    0.2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0.3 Theoretical Basis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Contents
Chapter One Control of Physical Difference in Childhood
    1.1 Regulation of the Birth of Children
    1.2 Manipulation of Children's Physical Appearance
    1.3 Suppression of Children's Sensation
Chapter Two Denial of Emotional Difference in Childhood
    2.1 Removal of Children's "Harmful" Emotions
    2.2 Restriction on Children's Emotional Bond with Others
Chapter Three Elimination of Mental Difference in Childhood
    3.1 Imposition of Precise Language on Children
    3.2 Deprivation of Children's Access to History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
Resume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兰;;社会拯救诉求与社会认知诉求的碰撞——近年来英美青少年恶托邦小说井喷现象评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张颖;聂爱萍;;存在与成长:从迷惘到自由——《记忆传授者》成长主题的存在主义解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3 杜洁;邓淑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困境批判——兼评美国反乌托邦小说《记忆传授人》[J];当代文坛;2012年05期

4 段虹;;审美价值视阈内情感的缺失与回归[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5 张颖;聂爱萍;;开裂的社区虚构的同一:《给予者》的解构主义解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爱萍;开裂的社区 虚构的同一[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8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